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 http://www.bdfyy999.com/

刚刚过去的年,注定要在历史上写下厚重一笔。战疫,战贫,战洪……在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总有人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人民的代表,关键时刻,人大代表从不缺位。

年,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动担当作为,聚力打好疫后重振的经济发展战、民生保卫战、社会稳定战,积极组织开展“代表行动”。荆楚大地上,9.3万名五级人大代表,始终奋战在一线,守初心担使命、当先锋作表率、架桥梁当纽带。

1月4日,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指导下,楚天都市报推出《民有所呼我有所为——人大代表在行动》系列全媒体专栏,跟随人大代表走进基层,记录他们为民解难、尽心履职的点点滴滴。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建林

视频剪辑:曾超

从宜昌市区沿三峡高速,过西陵长江大桥,再一路向西,就到了位于长江西陵峡两岸的秭归。经过三峡大坝,迎面而来的是金灿灿的脐橙园。

这片金色的风景线,沿着秭归县的长宁大道一直向西楚路铺开。丰收和喜悦,在路边等着运橙的一辆辆三轮车上透露出来,冬日的阳光洒在卖橙子的村民绽开的笑脸上,也让吴述勇感到高兴。

吴述勇是宜昌市秭归县农业农村局副总农艺师,从品种选择、技术培育,再到成熟落果、对外销售,他积极推动秭归脐橙产业的发展,见证了一个橙子的“来”与“去”。按他的话说,秭归脐橙生得可爱诱人,秭归人离不开它们。

年12月21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宜昌市秭归县,采访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吴述勇,了解他和秭归脐橙之间的故事。

一个建议推动脐橙种植新布局

56岁的吴述勇,是土生土长的秭归人,他把自己比作是“第三代脐橙人”。

当地人把这个划分严格界定在了上世纪70年代,70年代以前,是种植本地广柑和罗脐的“第一代脐橙人”;80-90年代,是种植经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柑橘研究所引进种植纽荷尔脐橙的“第二代脐橙人”;90年代末,是历经技术革新和品种改良,种植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早红,冬有纽荷尔的“第三代脐橙人”。

几代脐橙人,见证的不止是规模面积和产品质量的变化,他们也逐渐牵引出一条由技术创新扩散而催生的产业扶贫轴线,沿着这条轴线往下走,秭归人迎来越来越多的收获和幸福。

年从宜昌农校果茶专业毕业后,吴述勇就一直耕耘在脐橙园,在整个脐橙产业链中担任技术指导。

“至少我要搞懂,才能更好地指导种植农户。”年,吴述勇身赴华中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进修。进修归来的他明白,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会凸显出新特点、新格局、新形势和新业态,面临挑战,技术改良是关键。

湖北秭归有多年的脐橙种植历史,如今全县近三分之二的居民都在从事脐橙种植。目前,全县种植脐橙面积35万亩,年产60万吨,其中鲜果产值达到30亿元,综合产值达50亿元。促进脐橙产业转型升级,完善脐橙产业良种繁育体系,是持之以恒的过程。

“作为一名农业生产一线的省人大代表,进村入户是为了主动询问问题,上园下地是为了主动发现问题。”吴述勇说,以前担心重大自然灾害,尤其是冻害和干旱,他们曾拉了多吨石灰,刷在树干上,来抵御年的那场冰冻灾害,但海拔米以上的脐橙树仍然没有幸免冰雪的侵袭遭受了严重的冻害。

从挫败中找经验,在吴述勇的建议下,秭归提出了“三带四区”的脐橙品种区域布局,海拔米以下种植晚熟品种,米到米之间种植中熟品种,米以上米以下种植早熟品种。脐橙能自然越冬,生产期越长,质量也就越好。

“三带四区”的区域布局,解决了因地域、气候条件带来的种植难题。因地制宜的做法,让秭归脐橙有了新的活路。

积极推动技改,当地出台补贴新政

年12月21日中午,秭归县水田坝乡的种植户周青和妻子在果园里忙碌。阳光穿过枝叶,挂在枝干上的冬季脐橙透着光亮,果香弥漫。

“天气真好,拿剪子修修枝叶,让躲在叶子后的橙子,也出来晒晒。”周青笑着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网友刚下了批订单,采摘下来的橙子要尽快按照地址给他们邮出去。

果园的地上,铺上了一层薄薄的膜。吴述勇解释,为了抗寒,保持果树根性活跃,冬季果地都要盖上薄膜,有时候,需要用膜把整颗果树包好,“双膜覆盖法”是秭归种植户们都会用的技术手段,这样生产出来的果品色泽更好、味道更甜、香气更浓、品质更好。

周青种植了10多亩脐橙,每年的收入稳定在15万到20万之间。周青的感受是,“跟着吴代表,精耕细作,不仅改掉了不科学的做法,还让果子的品质提高了。我们的橙子种的越来越好,年年丰收。”

▲吴述勇指导种植户技术改造(左二种植户周青左三吴述勇)

如今,吴述勇不再为秭归是否四季都有脐橙鲜果上市担心,他担心的是老果园综合改造、优质的种苗保障、营销模式优化这些依附在产业链上的新建议,种植户们听不进去。“果园老化,不通风透光,我们上路给老百姓做工作,说服他们锯棵树,那是真的难。”吴述勇说。

吴述勇曾兼任秭归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技术创新的扩散与普及除了需要时间外,他也清楚,需要获得种植户的信任。

“高接换种”,是一种需要锯掉部分树干,通过在主干上接种新芽子的技术。而大多数种植户怕的是:树没了,果子没了,收益也就没了。劣种换良种,经过了多年的指导和劝说,才让这项技术的采纳成了种植户们的自觉行为。

年,作为吴述勇提出相关建议后,县人民政府研究制定出台了一套《秭归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其中把引导种植户种植技术改造作为重点。办法提出,连片脐橙品种改良达到30亩以上的,每亩奖励元。

人大代表带出来不少“土专家”

在吴述勇的带领下,秭归县里像周青这样的一大批种植户都成了“土专家”。但这几年让吴述勇头痛的是,“密改稀”技术至今不好普及,难以采纳。

“我们园子里,很多老百姓家里每亩种植的果树达到了株以上,不通风,采光差,生产成本高,结出来的果子质量也不好,现在提出,密改稀,让每亩种植的果树控制在60株以下,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环境,一株树结出的果子又多又好。但做思想工作很难。”吴述勇说,目前,也只有百分之五的种植户,采纳了“密改稀”技术。

吴述勇极其理解这些以脐橙为生的种植户,回报周期过长,对于他们,就意味着年收入的减少。但吴述勇也充满信心,他知道,技术采纳和适用需要个过程,他也相信,有一天,能见证这项技术被所有秭归县种植户们采纳。

▲吴述勇为村民讲解种植技术

除了种植技术,秭归县日益成熟的,还有产销服务体系。

以前只能依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