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湖北省通过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的方式,帮助了.8万贫困人口外出务工,提供了扶贫公益岗位31.4万个,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就业难题,巩固深化了全省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果。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极不平凡的年,全省把就业特别是贫困群体就业放在重中之重,发动各方力量,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保障贫困家庭务工就业不落一人、不漏一户,在大疫之下,交出“保民生、稳就业、助脱贫”一份满意答卷。
去年,宜昌市采取自驾、拼车、“点对点”包车、专列等方式,组织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5.64万人;恩施市携手杭州“三送三接”,为10多万恩施籍员工打造就业扶贫直通车;荆门市对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一个人一次性给予元奖补……通过“扶上马,送一程”的方式,让就业者“送出去”有保障,“留下来”有岗位,切实保障了贫困户就业有出路、收入有来源、生活有盼头。
不少走出去的务工者,由于户籍、语言、技能等原因,工作上多是建筑、运输等岗位,收入不算很高,在当地生活多年却难以融入本地生活。这个时候,就业地劳动部门的关怀帮助固然有用,但来自家乡同胞的温暖关照更入心坎。秭归县在浙江省玉环市的流动党组织,在防疫期间,以“三封家书”的形式,用最纯正的乡音,带来家乡的“牵挂”。通过流动党组织、工商会等形式,架起两地间的“同心桥”,特别在提倡春节就地过年,外出务工者选择留下的情况下,送上一份来自家乡的爱与祝福,更能让异乡游子多了几分心头的温暖。
对留在本地的就业者,增加公益性岗位、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给予奖补、打造扶贫车间等,保障了本地贫困户就业的数量稳步提升。但单纯依靠规模数量的增长,并不能保证就业扶贫的深化推进,贫困户仅仅有了支撑温饱的收入,还要实现生活水平的大幅改善,这更需要配套的就业创业服务。咸宁市劳动就业局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深入贫困村开展就业培训,提高了贫困户的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竹山县农商行推出“创业贴息贷”、“农村安居贷”等暖心、务实、高效的信贷产品,解决了贫困户创业就业难题。在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更要注重后续服务的衔接到位,让本土创业致富带头人、农耕种养贫困户的发展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扶贫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全省上下联动,开展劳务协作、开发公益性岗位、建设扶贫车间、实施创业带动等就业扶贫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时期,在扶持就业的路上多点温暖和关怀,就会让贫困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稿源:荆楚网
作者:袁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