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news.html

践行“两山”理念,“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渐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去年12月,省林业局启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试点县建设工作,选定首批14个试点县,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力争3年内,全省建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带动力的“两山”试点县,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构建“生态美、产业优、机制活、百姓富”的林业发展新格局。

初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两山”试点县秭归县和通城县,进深山,入企业,访农户,切身感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强大气场。两地主动作为,勇于探索,通过顶层设计,制定“两山”转化实施方案,地域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实施效果明显。

柑橘、核桃、茶叶唱主角

秭归林果年产值逾50亿元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汪训前通讯员赵辉姜琦

“八山一水一分田”,秭归县情特殊。

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秭归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一特殊的区位,决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该县发展路径的不二选择。

近年来,秭归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举全县之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科学发展林业特色产业,“绿水青山”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踏访秭归,“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美好图景映入眼帘,让人心旷神怡。

秭归县郭家坝镇脐橙“花果同枝”奇观。

20载退耕还林,生态美了

4月21日,站在秭归县城茅坪镇木鱼岛公园,远眺三峡大坝,高峡平湖烟波浩渺,宛如仙境。木鱼岛是三峡工程蓄水后形成的半岛,当地投资万元,对木鱼岛进行环境景观提档升级,还绿于民,又是一方胜境。

茅坪镇通过绿色装点,城市功能更加完善。6.8公里绿色步道沿着长江岸线迤逦而上,市民休闲游憩、骑行观光好不惬意,外地客纷至沓来,带热了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旅游。

绿色不止于沿江岸线,而是在秭归全域铺开。这其中有着许多故事让人深思。

秭归境内八成是山,山高坡陡,过去由于生态环境欠账,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据统计,年县域内泥沙流失总量达到.1万吨,全县10万立方米以上的滑坡体有余处。

决策者意识到,治理水土流失刻不容缓,增加植被覆盖率是根本之策。

0年,秭归县抓住国家试点机遇,正式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20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召开退耕还林工程专题办公会25次,县发改、林业、农业、财政、国土、水利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群策群力。

“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71.51万亩,涉及全县12个乡镇个村7万余农户。”秭归县林业局局长鲁邦群说。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秭归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快速增长。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到.5万亩,森林蓄积量.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7.57%,比退耕还林前增长36.4%。

鲁邦群介绍,境内长江沿线裸露山体全部得到修复,森林结构更趋合理,林分质量不断提高,生态功能显著增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没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退耕还林绿了一方水土,也为三峡库区建起强大的生态屏障。

“三带”绿色产业,百姓富了

光有生态美景还不够。

“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秭归县在退耕还林之初就通盘考虑,让群众在绿色生态中获得满满的收入。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县委、县政府目标明确。生态如何实现产业化?

从龚万祥身上能找到一些答案。他是秭归县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今年2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先进个人,在当地家喻户晓。

20年前,龚万祥还是九畹溪镇峡口村党支部书记,他在落实退耕还林任务时,就遇到群众如何“退得下”“能致富”的现实问题。他呼吁将茶树列入种植树种,享受退耕还林政策。

中国林科院帮助龚万祥实现了愿望,茶树进入退耕还林的“笼子”。如今,茶叶成就了龚万祥,也让峡口村声名远播。龚万祥成为九畹丝绵茶的传承人,公司年销售收入0万元左右。峡口村发展为茶叶专业村,茶叶面积达亩,户茶农年均增收2万元。

不仅是茶树,秭归县将柑橘树、核桃树也列为生态经济兼用林,享受退耕还林政策。

柑橘是秭归的名片。“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屈原名篇《橘颂》赋予秭归柑橘丰富的文化内涵。上世纪,我国“柑橘之父”章文才教授妙手回春,改良柑橘品种,帮助秭归将柑橘发展成支柱产业。

因为柑橘,郭家坝镇声名远播。0年,该镇把脐橙作为退耕还林第一优先树种,全镇海拔米以下山地实现脐橙全覆盖,脐橙总面积8万多亩,年产量达12万多吨,16个脐橙专业村1.2万户近4万人从事脐橙种植,造就了邓家坡、王家岭等“亿元村”。

秭归充分发挥山区优势,根据海拔梯次布局经济林,低山脐橙带,中山茶叶、板栗带,高山核桃、林下中药材带,形成独具特色的“三带”绿色产业。

鲁邦群介绍,经过20多年退耕还林,全县建设柑橘、核桃、茶叶等林果基地75万亩,全口径人均2亩林果,产值突破50亿元,人均元。

“两山”试点县,机制活了

绿水青山,成为秭归县引以为傲的资本。

去年,全省竞选“两山”试点县,秭归县委书记卢辉上台竞演,一举拿下试点。他将秭归县“两山”转化模式概括为“经济林果利用型”模式,全产业链发展柑橘、核桃、茶叶“两果一叶”。

4月2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郭家坝镇烟灯堡村看到神奇一幕,橘树挂满红彤彤的脐橙,枝丫开满洁白的花朵。村民形象地称之为“花果同枝,母子相见”。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马德举介绍,秭归四季鲜橙不断,3-4月“伦晚”,5-6月“夏橙”,9月“九月红”,11-12月“纽荷尔”。

而此时,在县城华维电商物流园,鑫勇泰农业公司35岁的总经理颜勇正招呼工人将鲜“伦晚”打包,以备5月初风靡网络的芭芭农场活动。“前不久拿下芭芭农场50万份脐橙订单,总量达万斤。”颜勇说,公司去年农产品销售额达多万元,脐橙占大头。

屈姑农业集团更是将脐橙吃干榨尽,开发出脐橙酒、脐橙醋、脐橙茶、脐橙粽、脐橙饼、橙皮丝、茶果粒饮料等柑橘精深加工产品,年产值逾5亿元。

做大做强“两果一叶”,秭归舍得投入。县财政每年预算万元,建立柑橘、核桃、茶叶产业发展基金,每年整合配套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

3月29日,《秭归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试点县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按照“生态美、产业优、机制活、百姓富”的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方案详实,相关县直单位各司其职。”卢辉说,秭归正启动林业资产评估、森林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组建国有林业投资公司,通过创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通道。

3年“两山”试点,秭归为“两果一叶”制定目标。到年,脐橙实现产量60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茶叶产量达到1万吨,综合产值8亿元以上;核桃产量达到1万吨,总产值达2亿元。

从“穷山恶水”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秭归正美丽蝶变。

秭归脐橙通过电商销往全国。

油茶+中药材+森林康养

通城森林覆盖率“瞄准”56%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汪训前通讯员赵辉吴中亮

“一脚踏三省”,通城县与江西、湖南接壤,是湖北南大门。这个我省最南端的山区县地处幕阜山北麓,是长江一级支流陆水河的源头,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城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推进全域绿化作为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重要抓手,全力构筑绿水青山本底,森林覆盖率达54.18%。

近年来,通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设立“两山银行”等创新林业融资机制,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形成油茶、中药材和森林康养三翼齐飞态势,朝着“生态美、产业优、机制活、百姓富”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阔步前进。

通城县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发展油茶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打造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

初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通城县,漫山遍野的油茶林郁郁葱葱,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四庄乡清水村清水水库旁,多亩油茶园挂满青翠的小油茶果。村支书戴志清告诉记者,这些山坡地过去长满芭茅草,一片荒芜。现在油茶树已挂果,不仅绿化了村庄,而且每亩能产生0元左右收益。

像这样的标准油茶园,清水村一共有多亩。年,清水村集体引进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种植油茶树,公司负责苗木、技术、肥料,并回收油茶果,村民以山地入股,负责日常管护,利益分配公司占六成,村民占四成。

黄袍山公司是通城县本土企业,成立于7年,专业从事油茶产业化开发。“公司投资油茶产业,是看准了通城油茶悠久的历史和产业基础。”黄袍山公司董事长晏绿金说,据《湖北农业地理》记载,“年全区(咸宁地区)油茶产量占全省一半多,单产也最高”,其中通城油茶地位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社会共识,各地铆足干劲发展绿色产业。通城县林业局局长胡斌介绍,该县采取激励机制,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对新造油茶给予元/亩奖补,油茶造林每年以1.5万亩的速度推进。

黄袍山公司借政策东风,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与通城农民一起从山中刨金。

十年磨一剑。如今,黄袍山公司成为业内翘楚,建成6.2万亩油茶基地,是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晏绿金介绍,公司生产高端油茶籽油和天然活性洗护用品,参与制定茶油行业标准,“黄袍山油茶”被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着力打造“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达产后可年创产值30亿元,带动周边万亩油茶基地种植,6万余农民受益,户均增收元以上。

一亩油茶,一生依靠,油茶树已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胡斌介绍,通城是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全县油茶基地面积达到30.17万亩。

中药材与森林康养融合发展

今年“五一”假期,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村景区改造升级,正式对游客开放。

“药姑山上百草全,只缺甘草与黄连”,李时珍多年前的一句感叹,让药姑山大放光彩,为世人瞩目。多种中药材,成为药姑山的宝藏。

通城县充分利用丰富的道地药材资源优势,抢抓“健康中国”战略机遇,坚持药材、药品、药市、药膳、药养“五药”并举,举全县之力发展药材种植产业,着力林下药材种植、中药制造、中药贸易流通、中医药技术研发、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中医药健康旅游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中医药全产业链条。

湖北瑶乡御草药业有限公司在通城县推广林下中药材种植。记者在公司位于隽水镇桃源村的生产基地看到,中药材种苗组培室、训化室和直播室一字排开,一株株白芨、重楼、黄精等中药材幼苗茁壮成长。据介绍,公司计划发展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1万亩,年加工中成药吨,项目达产后年产值过7亿元。

截至目前,通城县发展中医药龙头企业13家、种植专业合作社58家,落实种植基地个,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带动5万农户通过中药材增收。

通城县全域谋划,巧妙地将健康产业与旅游发展融合起来。药姑山既建设中医药健康产业园,也打造森林康养基地。胡斌介绍,药姑山被授予“国家森林康养基地”,黄龙、黄袍林场先后被授予“中国森林康养林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

县委、县政府将17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串点联线,推出黄龙红色花海旅游线、药姑古瑶文化旅游线等精品线路,成为武汉及周边城市居民乡村生态游的网红打卡地。

创新林业融资机制

既要绿水青山颜值,又要金山银山价值,如何实现价值最大化?通城县的做法是,从“卖产品”向“卖旅游、卖健康、卖美丽”转变。

一片茶园,经过企业的提档升级,变身综合景区。记者走进沙堆镇九井峰茶文化品赏园,映入眼帘的除了一垄垄茶园外,茶文化博物馆、自行车赛道、亲子乐园、林果采摘、休闲垂钓、康养度假木屋等让人应接不暇。

九井峰茶文化品赏园位于港背村,由沙堆镇政府和湖北福人健康产业集团携手共建,是全县13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据福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规划占地总面积0余亩,于去年9月建成开放,旨在通过茶旅融合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2月,通城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施意见》,加快探索“两山”转化机制。

通城县县长刘明灯介绍,县里密集推出系列含金量高的举措。一是组建通城县绿色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目前注入资产近20亿元,完成融资2亿元。二是以绿投公司为主体,探索成立“两山”银行,将全县需集中开发的资源资产确权登记,与农民协商存入“两山”银行,激活林业资源,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有效转化。三是搭建林业投资担保平台,在邮储银行开发“两山融”地标贷款产品,撬动金融资金投入到油茶和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

良好的机制正产生催化作用。4月27日,国家开发银行考察组来到通城县,洽谈湖北省国家储备林咸宁幕阜山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PPP项目通城子项目,这一总投资达14.9亿元的林业工程正加速落地。

“创新林业融资机制,充分发挥金融赋能作用,促进油茶、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康养、竹产业、花卉苗木等林业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刘明灯说,到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增加到56%,油茶面积增加到35万亩以上,林下中药材增加到9万亩,林业产值增加至50亿元。

林业得到金融赋能,通城“两山”转化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湖北瑶乡御草药业有限公司培育中药材种苗。

来源:湖北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