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果埫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一脚踏三县”的独特地标,处处如画的自然美景,勤劳朴实的山乡居民,滋养故事的奇峰翠谷,是都市人向往的诗意远方。五年前,记者曾跟随精准扶贫工作队踏访这个隐在夷陵区三斗坪镇背后的山村,自然原始与偏僻、闭塞和贫困成为第一印象。五年后,记者与第一任驻村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李达明再次同行,进村入户,实地感受柏果埫村的惊人变化。从进村靠“徒步”到慕名“徒步”游雨后初霁,满目清新。6组61岁村民朱发楷牵着两只羊正往家里走,记者一行立即下车,走在前面的李达明与朱老一打照面,朱老立刻认出:“李书记稀客啊,快到家里坐坐!”记者跟上前问好,他立马与五年前的我们对上了号:“你们上次来过的,我还记得呢!”朱发楷的家与柏果埫风景如画的“野马溪”“黄金岩”“冲天炮”等近在咫尺。记者前一次是“徒步”过来的,这次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一进屋场,只见朱老的土房子变成了瓷砖贴面的二层新楼。让记者眼前一亮的是,楼的一角竟然还安了监控探头。“儿子在深圳打工,老惦记着家里,屋里屋外装了摄像头,他随时能晓得家里的情况!”朱发楷笑呵呵地说。李达明介绍,朱老的房子是年通过危房改造在原址重建的,全村户像朱老家一样的危房改造修葺一新,牵网线成了“标配”,全村光纤入户率已达85%。“以面积论,柏果埫村偏处深山,24.43平方公里算是比较大的。”李达明对村里基本情况了如指掌:现有农户户,总人口人;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回想驻村扶贫的首战,他记忆犹新。要想富,先修路。年8月,由市总工会、市工商联、民建宜昌市委会、夷陵区劳动监察局四家单位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后,首先就是拓宽主干、打通断头、改善循环。驻村扶贫工作队几年来协助争取项目及帮扶资金多万元,用于路、水、电、地、房、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先后修建硬化村级道路28.2公里,到组公路全覆盖,9.2公里路段加宽到4.5米,还安装了68盏太阳能路灯。五年前,有驴友开玩笑说进村就开始了“徒步游”。“现在路通畅了,越来越多的户外活动爱好者慕名而来,而且在圈子里‘徒步柏果埫’名气很大。”李达明颇为自豪地说道。记者看到,硬化村道向“冲天炮”“黄金岩”“野马溪”方向逶迤而去,一线串珠、网红打卡,名非虚传。尽管远离城镇,村里的农家乐已发展到16户,户均年增收万余元,这在五年前还是想都没有人想的事。从“单打独斗”到“联手脱贫”“村民们的笑容就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获得感。”几位村民在“党群服务中心”的爽朗笑声,引发了现任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李东海的感慨。李东海介绍,不忙时就到中心“串串门”,已是很多村民的新习惯,用他们的话说“到村里坐坐,听一听心里有谱,吹一吹脑子开窍”。记者了解到,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讲形势、说政策、送信息、教方法,把群众聚拢到一起。五年前,柏果埫虽然有利用良好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的条件,但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李东海介绍,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共同制定了《柏果埫村合作社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将带动贫困户增收幅度与合作社奖励额度挂钩。如今,全村已发展了茶叶加工、蔬菜种植等五个较大的专业合作社,有效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44岁的王玉成是村里的能人,有20年的制茶经验,他办的夷陵区诚星茶叶专业合作社生意红火。当记者走进制茶车间,6台制茶机正在作业,师傅们忙得汗流浃背。“前八个月就搞了多万元,全年过万元不成问题!”王玉成笑呵呵地说。目前,诚星茶叶加工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个农户种起了多亩生态茶园,与合作社签约的贫困户就有80多户,合作社免费为他们提供肥料、农药和技术培训,仅鲜叶销售一项每年可让贫困户户平收入元。和王玉成一样,村民刘厚军成立的宜昌市三丰蔬菜专业合作社,主打高山四季豆、辣椒、黄瓜购销,同样成为带领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今年帮助村民仅销售四季豆一项就已达95吨。从“暮气沉沉”到“走路带风”“五年前,村里的青年人都想着出去,村里暮气沉沉。吃水要靠肩挑背驮,电灯像个眨巴眼儿,没信号的手机成摆设。现在,这些老大难也全都解决了。”村党支部书记黄成告诉记者,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因户施策,帮大家树信心、找门路,没消停。“现在的柏果埫,变化大的不仅是路宽了、灯亮了、电稳了、网通了、水甜了,还有我们贫困户荷包鼓了、精神头上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牛平章开心得合不拢嘴,他说:“现在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大家走路都带风!”54岁的牛平章肢体残疾,加上当时一儿一女读书,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五年来,精准扶贫政策不仅让他女儿读完大学,还在宜昌城区找到了工作,儿子也学了汽车修理技艺。今年,牛平章种了3亩高山蔬菜,养了15头肉猪,平时利用交通便利代购鲜茶叶。记者与牛平章算账,他嘿嘿一笑说:“挣大钱说不上,温饱肯定绰绰有余!”记者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蔡兴兵对话,没想到他来了个小幽默:“以前别人说穷是叮当响,我说穷是响叮当!”他们一家3口住在危房里,爱人患病,孩子小,收入又少,“日子过得提心吊胆”。“我是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帮助我们的那些扶贫干部!”蔡兴兵如今建了新房,养了7头肉猪,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精气神高了一大截”。黄成告诉记者,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元,到年底,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元。数字本身无奇,但因特定意义组合在一起,它们就如音符构成动人的乐章。五年中,柏果埫村干部群众的一系列付出、一系列收获,换成的一串串数字,正是他们从贫困走向富裕的精彩“变奏曲”。出品

百度(宜昌)营销服务中心编审

新媒体事业部张楚舟(WeChat:Cheung_CZ)声明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投稿,共话宜昌~青山变致富“靠山”——秭归县梅家河乡三掌坪村战贫观察物业管理迎来春天,业委会评星级,物业有红黑榜双莲工业园:提档升级释放发展动能刚刚发布!10月23日!宜昌菊花展将在点军区展出!免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3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