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崇伟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隔江而望”屈原祠的,是宋时陆游。
屈原祠在屈原故里湖北宜昌秭归县。《水经注》云:“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秭”由“姊”而来。
陆游之后又过千年,逢端午,我来到屈原祠,祭屈原。“隔江而望”,广场开阔,城楼耸立。走到面前,彩绘牌坊,阁宇亭亭。
陆游所“望”屈原祠,建于唐元和15年(公元年)。时任归州刺史王茂元,按《史记》及《图经》等典籍所载之描述,组织秭归的父老乡亲,在归州城东5里的屈原沱临江的山坡上,建起了秭归历史上第一座屈原祠。
我所伫立的屈原祠,已是几经搬迁之后的“焕然一新”。年7月,屈原沱的屈原祠让位于葛洲坝水利工程,迁至向家坪;年,再让位三峡水利工程迁建于茅坪镇凤凰山。
“屈原故里”的老牌坊前,耸立着两块石碑——“楚大夫屈原故里”“汉昭君王嫱故里”。一个鄂西小县,竟能装下了两个彪炳史册的人物。所谓的人杰地灵,有多少地方能够堪比?
复建的峡江古民居,按屈原时代的风格构建。纯青的“线砖”砌成风火山墙,硬山顶式的屋面,盖以小青瓦,瓦头上白灰堆塑成四叶花瓣,卷草花纹滴水为土坯烧制,山花上堆塑以游龙为主的如意云纹,大有腾云驾雾倒海翻江之势。
我来到屈原祠前,一座雄伟的“山”字形牌坊耸立于桔树丛中,顿生一种庄严。这既缘于建筑的巍峨,山门歇山重檐,三面牌楼,六柱五间,三级压顶。郭沫若题写的“屈原祠”镶嵌在牌楼上方正中的天明堂;“光争日月”四个金灿灿的大字闪烁在大门门储匾额上,蔚为壮观。更因为对屈原大夫的敬仰、端午节时这份特别的怀念。
步入坊门,青翠的万年青组成“求索”二字。默念着千古绝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拾级而上,走向清瘦而伟岸的屈原。威威铜像,头戴云冠,腰佩陆离长剑,面容消瘦清癯,目光深沉静穆。他仿佛深情地凝望着长江,凝望着从长江上乘船前来瞻仰访游的人们,又象是亲眼看护、守卫着这疆域千里的故国门户……
祠中纪念馆一侧,排列着屈原的辞文碑刻,《离骚》、《九歌》、《九章》、《天问》、《远游》等,共二十五篇,作为历史,流传后世。碑刻前,有位老者在和这里的工作人员交谈着屈原祠。
纪念馆台阶下,有屈原墓。葱葱坟冢,朴素而清雅。站在墓前,瞻仰祖先;余晖夕照,温暖而且辉煌。
往江边去,有临江而立的江渎庙,有雀缩檐、廊轩、卷草吊挂楣子以及格扇门、栏杆、雕花等装饰构件,绘有“暗八仙”、“金瓜柱”、喜字图案、万字图案等。它是祭祀长江的神庙,也纪念和缅怀屈原。
一段索桥连到江边“骚坛遗韵”。这里看平湖春色,望大坝雄姿。滔滔大江畔,念一念屈原,诵读大写的《桔颂》。
每每端午节,纪念活动丰富多彩。赛诗、斗诗,“骚坛诗会”,诗风楚韵,润泽着诗人故里。三献礼古礼祭拜屈原,隆重而热烈,招引来八方宾客。“艾粽飘香祭诗祖”,孩子们来了,包粽子,怀先人。龙舟赛场,几十条龙舟一字排开。赛手一身素缟,黄色招魂幡猎猎飘舞;一声号令,龙舟竞渡,锣鼓喧天,响彻云霄……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屈原故里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缅怀爱国诗人的不朽魂灵。千年不变的粽子,在新时代的今天,我咀嚼出奋发的滋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