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种植夏橙11年,湖北省恩施州的果农王春仙再也不担心橙树“喊渴”了。

王春仙家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东壤口镇绿竹筏村,这个村紧挨着宜昌市秭归县泄滩乡牛口村,两村隔着一条西流溪。“别看只隔一条溪,以前,咱绿竹筏村种橙,那可真难。”王春仙感慨。

得益于峡谷地带优越的气候与地形,牛口村从年开始大规模发展柑橘产业,尤以夏橙为主,许多村民靠种夏橙过上了好日子。一溪之隔的绿竹筏村村民看在眼里,也跟着种起夏橙,不料遇上“拦路虎”。

“村里没有水源,往年,碰上干旱,得从一公里外的地方挑水吃,更莫说灌溉果园。”绿竹筏村党支部书记税明金无奈地说,村里夏橙产业起步晚,加上缺水严重,果树长势远不及牛口村。

王春仙深知其中的难处。年,眼看牛口村许多人种橙挣了钱,原本在当地一家工厂上班的王春仙辞了职,回家种橙。19亩地全在山坡上,为解决缺水问题,她从西流溪上游孟家垭村架设水管,仅购买米水管就花了2万余元,还没算上人工费用。无奈水管常年遭日晒雨淋,时常破裂,有时还会被泥沙堵塞,清理、修补起来费时费力。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同组村民张林。张林种植夏橙35亩,以前每到7月,如果连续几天不下雨,他就着急,怕果树旱了、结出次果,卖不出好价钱。

前年,当地出现严重干旱,眼看自家与村里许多人家的果树快死掉了,张林一度从巴东县城请来洒水车救急。去年,又逢干旱,张林家抗旱5次,每次耗时5天。抗旱得从数里外的长江泵水到果园,“柴油机加人工,一次就得花多元!”

绿竹筏村的余亩夏橙,一到天旱就缺水。年抗旱结束,大伙儿聚在一起商量:去哪儿找水呢?

“大家想到了西流溪。”税明金说,可是,西流溪距离山上的蓄水池垂直距离有米,绿竹筏村电压低,带不动水泵,急需接电。

怎么接?根据测算,如果从巴东方向接电,距离约米;而从秭归牛口村接,仅米。但两地分属不同地市,跨界接电存在一定难度。

幸运的是,这一年,宜昌市启动了“边界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宜昌,与湖北恩施、荆州、荆门等地山水相连,边界线长度有公里。一段时间以来,宜昌市委主要领导多次赴跨市边界乡村调研,发现因行政区划不同、区域间对接不畅,不少需跨界实施的建设项目协调难度大,部分村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些地方被群众称作“被遗忘的角落”,脱贫难度较大,急需补齐短板。

宜昌市委市政府随即决定,本着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化跨边界地区沟通协作,推动相邻地市“牵手”,一齐组建专班实地核查,形成项目清单,共同协调资源、相互支持配合,逐一落实,以满足跨界地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

年9月,宜昌、恩施贫困地区“跨界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在巴东县召开,包括绿竹筏村亩夏橙灌溉在内的多个项目,被列入会议议程。

当月,秭归县供电公司接到此次会议的指示意见:由宜昌市扶贫办牵头,国网秭归县供电公司具体负责恩施州巴东县绿竹筏村边界处的电力设施补短板项目。

泄滩供电所迅速行动,不到10天,即完成了现场勘察设计、项目申报、资金预算等工作。供电所所长向文奇介绍,他们发现,绿竹筏村原有的供电设施简陋、电线细,变压器容量不足,必须对原有线路和设备进行改造。

秭归县供电公司党委集体决策,自筹资金45万元,用于实施绿竹筏村供电需求建设项目。年9月21日,泄滩供电所进场开工建设,新建千伏安变压器1台,架设伏线路米。当年10月28日接电,通电后测试电压稳定,泵水效果良好。

10月29日,项目正式投产送电,绿竹筏村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多亩夏橙的灌溉用水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今年,绿竹筏村夏橙迎来丰收。“特别感谢两地党委政府和兄弟村的帮助!”站在自家果园,张林难掩兴奋:从牛口村接通电线后,村里直接将水泵到蓄水池,每次抗旱,仅他家就可以节省元。去年,他家夏橙产量11万多斤,今年达到14万多斤。

如今,界河两岸,秭归牛口村的橙树高大茂盛,巴东绿竹筏村橙树虽相对较小,亦长势喜人。

“缺水问题解决后,大伙儿种橙子的劲头和信心更足了。”税明金说,去年年底,村里新架设了柑橘运输轨道米,越来越多的村民到牛口村实地学习种橙技术。两村村民互动也增多了,比如,牛口村的向新德在绿竹筏村新设立了农药化肥销售点,绿竹筏村村民购买农资更方便了;依托牛口村多年发展起来的电商物流系统,越来越多的绿竹筏村夏橙通过牛口村的快递代理点发往外地。税明金还注意到,两村群众之间“关系也更融洽了”。

“一些边界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也密切了当地干群关系。”宜昌市扶贫办副主任罗智华介绍,一年多来,宜昌市共确定“边界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个,截至今年7月底,开工个。其中,77个项目已完成,5万多人受益。下一步,宜昌市将继续推动边界农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完善项目长效机制,促进基层治理更加现代化。

来源:中国青年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