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严玉玲实习生鲁堰通讯员陈倩倩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金风送爽,阳光明媚。漫步在巴东县东瀼口镇,漫山遍野的柑橘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香,处处呈现丰收喜庆的景象。

位于长江北岸的东瀼口镇与县城隔江相望,属革命老区乡镇,境内有牛洞坪红色教育基地和8处革命遗址,自古就流淌着红色血脉。

近年来,东瀼口镇深挖红色资源优势,在党建引领思想破冰、发展突围的总指引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凝聚合力提升治理水平,以“红色引擎”激活“绿色动能”,驱动“绿色发展”,创建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群雁领头特色产业兴乡村

“每年张林都会给我们培训一到两次,在实践中教我们如何选肥、如何剪枝。”11月2日,在东瀼口镇绿竹筏村5组,柑橘种植大户宋文桂一边忙着为橘树剪枝一边喜滋滋地介绍。

绿竹筏村是东瀼口镇三大柑橘产区之一,与秭归县泄滩乡隔江相望,全村柑橘种植面积亩,年产柑橘万斤,年产值万元,柑橘种植人均纯收入元,产出的椪柑、脐橙皮薄肉甜,口感浓郁,广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供不应求,汁多味美的柑橘俨然成了绿竹筏村的“致富果”。

“我现在种的柑橘大概有60亩,年产量20万斤,收入20万元不成问题。”宋文桂欣喜地说。

柑橘鼓了老百姓的腰包,这里面有村纪检委员张林的功劳。张林是巴东县柑橘协会会长,以前以捕鱼为主业,每年仅捕鱼收入10多万元,发展柑橘每年收入8万多元。自实行长江禁捕后,为保护长江生态,张林积极响应政策,开始全心全意发展柑橘产业。

年6月,张林流转老百姓土地,成立湖北秀林易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从原来4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多亩柑橘基地,还无偿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并提供肥料、农药,最高一户一年可增收元以上,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今年夏天,长期的高温天气造成橘树叶片枯萎,果实膨大也因缺水受阻导致裂果,橘园遭受前所未有的“烤”验。面对持续旱情,该村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迅速召开夜间院坝会,经过与橘农反复协商研究,作为村“两委”成员之一的张林迅速组织橘农筹集资金,铺设管网、购买发电机和水泵,从长江支流西流溪中泵水抗旱,为全村争取到了宝贵的抗旱时间,克服万难保住了橘树。

“当橘树被水浇的枝叶乱颤的那一刻,我们心里也乐开了花。”张林感慨,绿竹筏村橘农摒弃等靠要思想,筹资自建抗旱工程,不仅保了收,还充分发扬了邻里和睦、携手同行的文明乡风。

“我们将继续发挥党支部的领头示范作用,采用‘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对柑橘产品进行提档升级,把柑橘产业做大做强。”规划未来,张林信心满满。

干群携手靓丽环境展新颜

丰收场景令人陶醉,环境治理同样也不能落下。在东瀼口镇羊乳山村11组,挖掘机轰鸣,驻村干部、党员和部分群众紧随其后,清除道路两旁的碎石,捡拾路边的垃圾,整个村头呈现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羊乳山村为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是巴东县共同缔造13个试点村之一,该村现有茶园亩,是村里的主导产业,随着殡葬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村支“两委”联合驻村尖刀班同群众商议,将茶园附近山上的一片废弃荒地规划为公墓,为了规范和方便墓地管理,村民们提议提前修建前往墓地的公路,并主动让田让林,出工出力。

“我们都自愿修路,修通了路方便大家,整体也美观。”公墓公路项目于11月1日开工,11组46户全民参与。每天清晨7点,村民们带着镰刀、锄头、热水瓶和自产的羊乳山茶叶,在欢笑声中向着终点冲刺。

“我是一名老党员,更应该带头做好示范,我们无条件支持和响应。”曾经的村干部段大祎也双手称赞,主动加入到整修队伍当中。

除了修建公墓,该村还决定在全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开展庭院美化。老党员段大祎积极组织协调,发动老百姓投工投劳,捐资捐物,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整治过程中,年轻党员同样也奋勇在前,拿铁铲、扫把、推车,清理雨水冲刷到路边的泥土、沟渠两侧的垃圾,清理倾倒在路旁的树木、杂草,呈现出“党员带头立标杆,群众跟着党员干”的良好局面。

“山路十八弯不足以形容进出羊乳山村的路,公路沿线清理后,视线更加开阔,安全感和美感都有了,现在到羊乳山更像是生态养生游。”驻村干部谭文刚感慨。

在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羊乳山村人居环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村容村貌正在向“洁净美”转变。下一步,羊乳山村将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在全村范围内持续强化环境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监督机制,探索多种模式助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爱心积分基层治理添活力

“我们参加村里的各种义务劳动都可以在超市获得积分,然后兑换商品,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我们很满意。”11月2日,前来兑换商品的宋家梁子村村民宋发菊对驻村第一书记王国洲说。

年6月,王国洲作为国网巴东县供电公司选派到宋家梁子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刚进村一周,3个老上访户便“缠”上了他,摆出一堆难题。在上门访、坐下谈、双边议后,问题症结渐渐浮出水面,在解决这些老上访户的诸多难题后,王国洲得出一个结论:要用足感情、用活政策为群众办事,要伸出正向激励双手,帮群众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很快,他找到了“积分管理”这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年12月,国网巴东县供电公司出资12万元,在宋家梁子村建设“电力爱心超市”。超市里分设粮油副食区、生活用品区、农特产品展示区、电动农机具区,墙上悬挂积分管理细则、积分兑换物品目录等制度,入口设置吧台,引导会员登记积分、兑换物品。爱心超市成了爱心行动和爱心物品转换的“驿站”。

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基础上反复酝酿,最终通过村民大会出台《爱心超市积分管理细则》《爱心超市管理制度》等,将每月第三周星期二定为“爱心兑换日”,由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村民代表组成超市管理团队,为村民提供服务引导、细则解读、物品兑换、台账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目前,“电力爱心超市”摆放商品超30类,积分计算参考事项20余项。全村会员已达人,个人最高积分分,累计积分分,已兑2分,村民做的每件事都能找到积分参考蓝本和兑换心仪物品,积分大户还可入围“优秀村民”“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电力爱心超市”真正成了党群联系阵地、榜样培育基地和文明实践园地。

“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爱心超市为载体,对村民向上向善、文明举止等行为进行量化打分、累计积分,借助‘以善积分、用分换物’模式,引领群众践行文明,从‘要我干’到‘我要干’,让村民从思想到行动、从行动到带动、从带动到成果、从成果到提升,进一步提高农村治理水平。”宋家梁子村党支部书记彭尚奇说。

如今,宋家梁子村“电力爱心超市”依托积分换物平台,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行动中,让群众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治模式走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善治新实践。

如何让思想引领拓深度,为发展加力度、为基层治理添温度,东瀼口镇还积极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党员中心户”产业发展模式,利用红色资源和茶叶产业优势,将红色触角延伸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一线,打造红色广场舞赋能“党建+”效应。

未来,东瀼口镇将继续坚持以红色动力激活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提升茶叶、柑橘、水稻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新型产业,依托爱心超市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在共同缔造过程中提升社会治理的温度。

“下一步,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激励和带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担当作为,奋发有为。”东瀼口镇党委书记黄家舜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