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s://news.iresearch.cn/yx/2019/09/302563.shtml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告别白帝城向东而下则是三峡的发端,三峡分布于重庆和湖北交界之处,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若为风景异,三峡此为魁”是郭沫若对三峡之首瞿塘峡的美赞;“巴东之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说的就是巫峡。西陵峡则因宜昌的西陵山而得名。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对三峡赞不绝口,究竟为何会闻名古今呢?

巴东三峡

三峡属于长江的上游,故称长江三峡。南北朝时期,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三峡》一文的开篇写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其实三峡共二百四十余里且不相连,瞿塘峡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至巫山县,在重庆境内,全长十六里;巫峡位于重庆巫山县和湖北巴东县之间,全长九十二里;西陵峡西起秭归县,东至宜昌南津关,在湖北境内,全长一百三十二里。

瞿塘峡以“雄”著称,雄伟险峻,西入口处两山对峙,天开一线,峡张一门,故称夔门,古称瞿塘关。两岸断崖壁立拔地而起,犹如闪电劈山而成,又有欲合之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绝壁上有宋代至抗日战争时期的摩崖石刻、碑文10余块。主要有民国政府高级将领孙元良的巨幅题词“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李端浩的题词“巍哉夔峡”,冯玉祥的题词“踏出夔巫,打走倭寇”。由于这些摩崖石刻低于三峡大坝蓄水水位线,大部分都已淹没于江下,现在所能看到的几幅重要的摩崖石刻是后期人工移上来的。

瞿塘峡

矗立在瞿塘峡对面的白帝城更是闻名遐迩,站在白帝城上瞿塘峡尽收眼底,犹如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巨作,也是我学生时代在三峡写生的首选景观。其实这个气势恢宏的景观每个人都很熟悉,第五套人民币十块钱的背景图就拍摄于夔门。

提到瞿塘峡自然少不了白帝城,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熟知《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有一段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蜀国皇帝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吴下阿蒙”(东吴吕蒙)的刀下后,刘备为报仇起兵讨伐东吴。途中另一个结拜兄弟张飞丧身叛将范疆、张达手中。此时刘备丧失理智,不听众大臣劝阻全力进攻东吴,被东吴大将陆逊用计火烧七百里军营,因而退守到白帝城中。“国恨家愁”使刘备忧愤成疾,在撒手人寰之前将刘禅(扶不起的阿斗)托付给诸葛亮。

白帝城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退守白帝城的刘备在看到雄伟险峻的夔门后,会不会后悔“匡扶汉室,中兴大汉”的霸业呢?会不会怀念织席贩履的生活呢?

巫峡是三峡中最连贯而又最整齐的峡谷。它奇峰突兀,峡谷幽深秀丽,素以“秀”著称。巫峡峡长千谷深,迂回曲折,晴天则奇峰突出,阴天则云雾缭绕,如同走入仙境。正如郦道元所描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乘船顺流而下,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如一幅美不胜收的3D山水画。巫峡是三峡中景点最多的地方,两岸各分布六个峰。只有亲自坐着游轮才能感受每座峰的传说,其中最动人的,无疑是神女峰的传说,连毛主席也为她写出“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名句。她宛若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每天迎来朝霞,送走晚霞。深秋时节,在飘渺的巫山云雨中陪着慕名而来的游客,欣赏着漫山红叶,也在述说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巫峡名胜古迹众多,除有十二峰外,还有陆游古洞、大禹授书台、神女庙遗址、孔明石碑、秋风亭以及那悬崖绝壁上的夔巫栈道,还有那刻在江岸岩石上的累累纤痕等,无不充满诗情画意。其中秋风亭是北宋名相寇凖所建。

秋风亭

寇凖原籍山西,19岁时被派往巴东做县令。这期间建立了“秋风亭”、和“白云亭”。寇凖经常在秋风亭观景吟诗,饮酒作赋。后来寇凖两度入相,政绩卓越,在任时期以刚正不阿、足智多谋著称,为万世之楷模,秋风亭因此名声大振。此后的历任巴东县令,走马上任之前都去秋风亭饮酒赋诗,以求将来官运亨通。白云亭经过巴东县几次移址后已经消失,如今三峡涨水后,秋风亭复建后被搬到现在的巴东新城。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游完巫峡后,无不为之折服,鸢飞戾天者也可望峰息心。

历史上的西陵峡为三峡最险处。礁石林立,滩多水急、浪涛汹涌,以“险”著称。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治理了江道,葛洲坝水电站建成后,水势趋于平缓。

屈原、白居易、欧阳修、苏辙等历代众多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诗赋。欧阳修曾赞这里是“此地江山连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

西陵峡最大特点是大峡套小峡,峡中还有峡。著名的破水峡、兵书宝剑峡、白狗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等都在这里。

西陵峡

灯影峡出口处的南岸马牙山上,有四块酷似唐僧师徒四人的奇石。郭沫若先生有玄奘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的题咏。三峡大坝建成后,只有三峡大坝到宜昌南津关保存着原始风貌,弥足珍贵。

西陵峡不仅风景迷人、历史悠久,而且人杰地灵。西陵峡的北岸就是屈原故里——秭归县。秭归因屈原闻名,也因屈原得名。《水经注》记载:“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秭”由“姊”演变而来。西陵亦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屈原故里的端午习俗也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邻的兴山县(原属秭归)是民族和平使者王昭君的故里。

西陵峡最重要的建筑当属三峡大坝。年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在长江宜昌段建设水利工程的设想,年毛主席在武汉长江游泳后,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年毛主席对三峡工程的设想提出:“这不是百年大计,是千年大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三峡大坝年12月开工,历时12年,于年5月全线修建成功。三峡大坝这一震撼世界的水利工程也成为了西陵峡乃至长江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强国之举。

三峡大坝

三峡一带悬棺林立,不论是瞿塘峡、巫峡还是西陵峡都有大量的悬棺群。目前对古人实行悬棺葬的原因还不能准确判断,大体有三种猜测:一说是谐音“高棺”(高官)以保佑子孙后代富贵;二说是为了保护先人的尸体,不让人兽侵犯;还有一种说法是濮人子孙为了尽孝而置于高处。不论是哪种原因,悬棺葬在三峡一带既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文化。那么问题来了,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这些悬棺是怎么放上去的呢?

三峡悬棺

古人笔下的三峡都是惊涛骇浪,可让无数文人墨客写下荡气回肠的诗词歌赋。三峡大坝蓄水后,三峡两岸依旧是奇峰异石、巍峨挺拔。但是水面再也不会巨浪滔天,当你坐着游轮看不到卷起的千堆浪,也没有了“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画面,留给我们的只是轻轻散开的涟漪和猴子自由觅食的和谐画面。

流水无声,雁过无痕,山水相伴,绵延数千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三峡,长江孕育了三峡文化,与巴楚文化在这里交融、繁衍、发展。长江源远流长,生命生生不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三峡的“雄”、“秀”、“险”。

新浪微博:头号行者

分享

点赞

在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