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考察调研
总要去农田看一看
察墒情、看苗情、问收成
饱含着总书记
对端牢“中国饭碗”的殷殷期待
在气象部门
有这样一群气象人
他(她)们数十年如一日
在田间地头书写气象服务篇章
一手抓科研一手抓服务
他们“管天”也“管地”
是农民增收的“贴心人”
他们,就是首席农气专家
从业多年,他们印象最深的事儿是什么
这些年农气服务有哪些变化
我们来听5个小故事
1
农气工作中那些让我振奋的瞬间
讲述人:余卫东
河南省气象局“气象领军人才”
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
田间取样查看小麦幼穗是否受冻(居中为余卫东)
“
黄淮冬麦区是春季晚霜冻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常年发生频率在30%以上,严重时可造成减产30%-50%。如何防御晚霜冻害,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多年工作的一大重点。
”
首席农气专家是如何炼成的
年4月14日早晨,天空飘着雨夹雪,受冷空气影响,此时河南西部、北部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晚霜冻害。我和同事张弘刚刚结束了又困又冷的观测夜班。为了跟踪这次过程,检验灌溉防御冬小麦晚霜冻效果,从12日晚开始,我和5名同事组成的技术团队在试验站开启了田间小气候对比观测。由于缺少农田温湿度自动观测设备,我们需要每小时1次人工观测记录数据。白天还好,夜里最低气温比较低,下田监测非常“冻人”。连续61小时的观测,让我们定量验证了灌溉保温的效果,给出了晚霜冻害防御的科学依据,这次服务过程也入选了“年度全国气象服务典型案例”。辛苦获得回报固然可喜,也正是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农气研究关乎民生,我们的科技支撑得更有力,提前量要更大,防御技术要更硬实。年以来,我带领团队加大了对冬小麦晚霜冻害影响评估和防御研究。我们建立了省内不同区域的冬小麦晚霜冻预报预警模型,精细化预报预警产品实现提前3至7天发布,在常规灌溉防霜的基础上,丰富了冬小麦晚霜冻综合防御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多万亩农田,减损增效余万元。这项技术于年被编入中国气象局减灾司印发的《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汇编》。这一切再次让我感到振奋。
如今,农业气象服务逐步由“讲原理”向“看实效”转变,前路的探索积累和不断提升的农业气象监测网络建设,让我更有底气去相信,写在田间地头的农气大文章会越来越出彩。
2
从事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的这些年
讲述人:万素琴
湖北省气象局农业气象首席
“
我从事农业气象服务三十多年,对如何开展精细农业气象服务有着深刻体会。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有1个服务案例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
首席农气专家是如何炼成的
年8月,湖北省鄂西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正值柑橘果实生长膨大期,干旱造成果实生长缓慢,可能导致果小、品相差。当时的预报显示,次日晚当地将有大到暴雨,干旱有望解除。
当时,我正好在秭归县彭家坡做干旱调查,看到一个老伯在给柑橘树灌水,我就对他讲:“明天有大到暴雨,旱情能解除,不需要灌溉了”。
但老伯却告诉我,虽然明天有暴雨,但前期干旱严重,柑橘树处于严重缺水状态,暴雨后水分充足果实迅速膨大,容易发生裂果。他现在给每颗柑橘树少浇点水,缓和一下,这样就能避免裂果了。
老伯的一席话,让我深深感悟到,做好柑橘气象服务,不仅仅要对柑农提供定量、定时、定点的气象预报,还要结合柑橘生长发育期对气象条件的不同需求,才能提出科学、有针对性的建议。还是刚才的例子,如果前期干旱不严重,或者是在作物其他发育期,也就不需要提前少量灌水了。
这些年,根据农气工作中的实际需求,我们在精细化农气服务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研发的“湖北省智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融合2.5公里×2.5公里实时气象资料与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开发了早(中、晚)稻、春玉米、油菜、棉花、小龙虾等主要农产品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农事活动气象等级预报等几十种格点产品;完善了基于位置和格点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将基于位置的、差异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直接推送到农户手中。
随着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的完善,必将给农民朋友带来更多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3
37年,亲历农气服务的飞跃式发展
讲述人:高苹
江苏省气候中心二级正研高级工程师
“
从原来一份份手写的纸质气象服务材料,到如今方便快捷的电子化实时服务;从之前单一粗犷的预报产品到现在覆盖了多种农作物的精细化服务产品;三十七年来,我亲历了江苏省农业气象技术与服务的大跨步前行与飞跃式突破。
”
首席农气专家是如何炼成的
从刚开始工作起,我就一直在农业气象科研、业务和服务的一线,多年的农气工作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难关,每一次小小的跨越都是重要的积累。
还记得年,那时我刚工作没多久,江苏就遇到了比较罕见的冻害天气。那次冻害很严重,全省的小麦都有不同程度的冻伤,但鉴于小麦具有“冻不死抽死”的特点,冻害之后这部分小麦仍然“留了根”。
结合产量预测模型的结果,我们当时坚定地给出了当年丰收的意见。可想而知,在预测结果宣布之后,我和同事们受到了来自各部门的质疑。但我们顶着压力,开展了第二次预测后,仍然确定是丰产年的结果。
最终时间给出了证明,当年小麦长势良好,在收割季确实迎来了丰收。
研究赤霉病二十多年,现在已经能够通过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测预警技术,更好地保证小麦的安全与质量。我们建立了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等级精细化监测、预测预警技术体系,形成赤霉病“监测-预警-评估-服务”成套技术,实现了小麦赤霉病气象服务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突破。
在丰收的喜悦背后,是我们农业气象人不畏压力、不惧质疑的坚定与恪守,这是长年累月的工作中积累的专业和自信。
4
台风“三连击”!守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讲述人:姜丽霞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全国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成员
“
工作25年来,我见证了农业气象服务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气象指标从单一到多样,气象条件和灾害影响分析从定性到定量,农业气象智能网格从无到有,我们的农业气象服务越来越全面、精细。
”
首席农气专家是如何炼成的
年,新冠疫情暴发、极端天气多发,夏末秋初,短短半个月,黑龙江遭遇了台风“三连击”。正值省内粮食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大风裹挟着雨水会对农作物产生较大影响,给粮食安全带来威胁。
一个个深夜里,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农业气象室里灯火通明,我和同事们连续奋战,四、五个人在办公室里忙碌着收集数据、整理计算、分析评估,忘却了时间和空间。
基于多年业务服务工作的经验,结合天气会商中台风的形势预判,我确立了农气服务的方案:从实况概述、风险评估、影响分析、农事建议,到实地调查。
团队中一部分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看作物长势、灾害情况,获取台风影响的第一手材料;另一部分人员开展“影响评估”,对台风做“检查分析”,确定台风致灾风险预估、受灾面积比例和粮食产量损失比例分析等……
结合实地调查情况分析,我与同事们反复探讨,最终形成了多期影响评估材料。我们的评估服务在全省天气会商时受到了局领导的认可和好评,并为政府部门决策部署提供了气象参考。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黑龙江被称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作为农气工作者,我深感肩头的重任。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气象智慧和力量!
5
农业气象服务有时可谓“惊心动魄”
讲述人:魏瑞江
河北省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
“
从事农业气象工作30多年来,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的秋收秋种气象服务。
”
魏瑞江(中)带领省气科所工作人员查看小麦苗情
首席农气专家是如何炼成的
年9月下旬,河北省出现了多次大范围连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大、范围广、时间长,对省内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
往年,河北冬小麦主产区在10月初就开始播种了,受秋汛影响,年普遍较常年推迟10~15天,个别地区甚至推迟20天以上。
直到10月份,省内有不少地块仍有积水,影响玉米收割,无法播种小麦,全所的农气工作人员都非常着急。当时,我带队和省气科所的农业气象人员去了石家庄、邢台等地,现场勘察降水对秋收秋种的影响。同时联合其他市、县气象局,及时了解当地作物和农田受影响情况。
国庆节假期,我们加班撰写了多期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为农业部门提供决策支撑。经与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多次会商研判,我们得出结论,如果想要冬小麦在入冬前正常出苗,冬小麦应在11月5至6日前播种。最终,我们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全省大部分地区都在去年11月6日前抢播上了小麦。
今年3月,卫星遥感监测显示,河北省麦区平均绿度值已接近或略高于常年同期,各地正在全力促麦苗弱转壮,夯实夏粮丰收基础。过程中的那些辛苦和忐忑,在丰收在望的喜气中都已消散。
工作30多年,我见证了省里农气服务的发展和变迁。从最初单一的预报到现在通过智慧气象精准指导作业增效又增产、气象+物联网指导农民精准施策,助力农户们科学种养。这些年农气服务的快速发展,正在切实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助力乡村振兴。
5个小故事中的主人公们
也是无数农气工作者的缩影
眼下,春季农业生产
正在大江南北陆续展开
广袤田野奏响着春耕进行曲
全国各地的农气服务人员
正在持续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他们的故事
正在一个个田间、地里书写着
有他们的精心守护
期待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