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0721/6408817.html

“啪!”一个鸡蛋打下去,瞬间熟了。煎熟鸡蛋的,是一艘烈日下的清漂船甲板。

对于61岁的周功虎来说,这样的工作环境,他早已习以为常。从年开始,滚滚长江之上,三峡大坝库首,秭归县清漂队队长周功虎带领队伍,潜水排障、涉水打捞,全力守护一江碧水。

11月27日晚,《闪亮的名字——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0频道播出。“长江清漂第一人”、宜昌市秭归县三峡库区清漂队队长周功虎荣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

他也成为宜昌首位、今年湖北省唯一获得该殊荣的退役军人。

“我们从小就在长江边长大,要为大家、为自己保护好这一江碧水。”周功虎说。

放弃丰厚收入

甘当长江生态“守门员”

作为一名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长江边的人,周功虎对长江母亲河有着源于血脉、念兹在兹的情怀。

年冬天,周功虎出生在秭归县茅坪镇的一个江边小村。全家人靠着在江边拾上游漂下的柴火,在江中打捞鱼虾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19岁,周功虎离家参军前,坐在长江边听了一夜涛声。长江赋予了他豪迈的性恪与坚韧的品质,在部队,他因表现突出在多名新兵中率先入党。

退伍后,本有机会走出大山的周功虎决定返回家乡。当兵4年,夜夜听着涛声入梦,周功虎最思念的,仍是家门前那条奔腾不息的长江。

“那时的长江比现在狭窄、湍急、浑黄,江面上常常有上游漂下来的木材、树枝,甚至还有上游发洪水漂下来的一些家具、牲口。”周功虎回忆,蓄水前长江性子烈,漂浮物一路被卷至中下游,不少群众在江边打捞用得上的东西,但没有清漂的意识。

上世纪90年代初,周功虎抓住三峡库区移民建设的机遇,相继在几个村镇企业担任管理人员。积累一定经验后,他趁着改革的春风“单干”创业,通过承接土建工程逐渐走上了致富路。

周功虎仍爱在闲暇时坐在江边听着涛声沉思。江滩上堆着一些被浪潮冲上岸的白色漂浮物,他便拎着蛇皮袋,把漂浮物都捡起来。有时候,还动员两个女儿趁节假日一起去江边捡漂浮物。“江面上、江滩边漂满了垃圾,看了心里疼,也没得什么好法子。”周功虎说。

生于长江、长于长江的周功虎这辈子注定与长江命运相牵。为支持三峡工程建设,秭归县开展大规模移民。在县城迁建的过程中,周功虎承建小型土建工程,每年收入达10万元左右。搬进新盖的小洋楼,望着宽阔宁静的一江碧水,周功虎感觉生活如此幸福。

但这种幸福,很快被淡淡的忧虑取代。由于江流变缓,上游漂浮物在库区大片聚集,尤其是三峡大坝前的回水区,漂浮物常常绵延几百米远。

“养育我们的长江被弄脏了,我得尽快动起来,为长江做些什么!”周功虎开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9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