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清洁能源之都,宜昌澎湃前行。今年2月,《宜昌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生物质能资源的循环和清洁利用为重点,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原则,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生物质能源,为农村居民供暖、炊事等提供清洁能源,促进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清洁能源生态循环
发展清洁能源,建设秀美乡村。近年来,宜昌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扎实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发力农村清洁能源与农业绿色发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农民过上绿色低碳生活
“以前用秸秆烧饭,弄得人灰头土脸,现在家家有畜牧有限公司用猪粪发酵生产的沼气,免费给我们用,做饭烧水既方便又干净。”5月13日,夷陵区分乡镇高场村六组村民李家贵拧开厨房里的沼气阀,“噗”的一声,蓝色火焰顷刻间从锅底冒出来。像李家贵家一样,高场村有多户村民免费用上了沼气,过上了绿色低碳的生活。
近年来,宜昌以实施农村沼气工程为纽带,扎实推进畜禽粪污沼气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全市沼气用户达40.78万户,拥有大型沼气工程26处,小型沼气工程处。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田雪峰介绍,结合区域实际,宜昌全面推行“五种模式”建设沼气工程,即以肥为主,围绕“三园”建设沼气工程,实行沼气综合利用的绿色发展模式;以气为主,围绕农户集中聚居地建设的生态能源型模式;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为主,依托养殖场建设的生态环保型模式;以种养结合、建管一体的生态家园高效循环利用模式;以乡村振兴融合和精准扶贫工程相结合的能源工程模式。
“通过建设沼气工程,消化养殖场及周边粪污污染,有效治理了面源污染,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产生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区域内的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益利用。”田雪峰说。
广泛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年,全市完成清洁能源入户户,推广生物质半气化炉台,新增太阳能热水器台,安装太阳能路灯台,更新建造省柴灶户。
昔日废弃物今成“香饽饽”
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化标准化牛舍里,牛儿们踩在由谷糠和锯末等组成的微生物发酵床上,津津有味地吃着玉米秸秆有机饲料,这是长阳贺家坪镇堡镇村茂发牧业公司的日常场景。
“农作物秸秆的粗纤维含量高,是饲料的上好原料。”公司负责人秦建华透露,他们采取微生物发酵技术,对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秸秆进行发酵处理,加工制作成牛羊的“美味佳肴”。同时,秸秆通过牛羊“过腹还田”,循环利用,做到了零排放。“采取这种生态方式养殖的牛羊很受市场欢迎,售价也高。”
位于枝江市的丰联佳沃公司用玉米秸秆制成的青贮饲料喂养肉牛。(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昔日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废弃秸秆,如今成了农户增收致富的“香饽饽”。茂发牧业将农作物秸秆变为饲料,让企业驶入绿色发展快车道,是宜昌“五化”综合利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的一个缩影。
为推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市农村能源办摸清“家底”,建设秸秆资源数据库,夯实综合利用“底盘”。在优惠政策的加持下,一批社会资本涌向秸秆综合利用领域,涌现了一批示范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形成了秸秆“五化”利用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局面。
“目前,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8%,工作经验去年被全省推介。”市农村能源办主任陈明富表示,下一步,宜昌将把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作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打造一整套“村有收储点、镇有收储站、县有收储转运中心”的服务体系,全方位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
生态循环农业蓬勃兴起
轻轻扭动操作间里的阀门,数百个滴灌设备同时向一行行葡萄树根部喷出稀释后的沼液,施肥过程简单快捷。
“我们的沼液储存池容积有立方米,通过水肥管网加压,将沼肥输送至田间。”5月10日,在位于长阳高家堰镇的宜昌丰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胡兴国告诉记者,公司通过“秸秆猪粪入池、沼渣做底肥、沼液做追肥”,实现了“猪—沼—果”生态循环,生产的葡萄、蔬菜品质优良,供不应求,每亩增收节支在元以上,基地年被确定为“宜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
秭归县梅家河乡农民用沼液灌溉作物。(市农村能源办供图)
如今,在宜昌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正迸发出巨大的活力与生命力。利用畜禽粪尿发酵生产沼气、沼肥,沼气提供能源和照明,沼液、沼渣当肥种庄稼,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以解决畜禽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问题为导向,市农村能源办围绕“果园、菜园、茶园”和农民聚居地,强力推进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示范点建设,共建成夷陵区嘉馥农业公司“菜—沼—猪“等4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全市生态循环推广面积超过万亩。依托大型养殖基地,全市先后建成大型沼气工程26处,构建了“果(菜、茶)—沼—畜”的循环经济链条,形成区域范围内的养殖基地、农户、农业大循环格局。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激活一方发展活力。在示范点的带动下,村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迎来美丽嬗变。
沼气工程星罗棋布、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百舸争流、循环农业示范点争奇斗艳,一幅农村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正在宜昌广袤的乡间徐徐展开。(三峡日报全媒记者揭兴伟通讯员汪琦肖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