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自古以来,水利工程一直是一个困扰着许多国家的难题。
在公元前年,岷江经常发大水,在洪涝时期,江水携带着巨大的波涛,给岸边的老百姓带去严重的威胁与灾害。
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在上任以后,立刻组织民力,借照着前人的经验,在岷江上游修建了都江堰。
从此以后,换给了川蜀地区千年的安稳。
可以说,修好水利工程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图片来自网络
而对于新中国来说,建国以后最大的水利工程莫过于是三峡大坝了。
这座全场两公里、年均发电量超过亿千瓦时的“超级大坝”,在全面竣工以后,为长江流域、乃至全中国的老百姓都带去了极大的福利。
然而,在三峡大坝建造之初,却有人对其表示质疑,并且对与三峡大败修建的高昂费用十分不满。
甚至有人还直言:修建三峡大坝是浪费钱,即使建好以后,也早晚都会将其炸掉!
那么,这番言论究竟是何意?修建三峡大坝到底是否值得?当初的投资如今又收回来了多少呢?
三峡大坝
特殊的地理位置
“三峡”,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巴蜀一带,是巫峡、瞿塘峡、西陵峡的总称。
其中,巫峡和瞿塘峡都属于重庆辖区内,而西陵峡则在湖北的秭归县西的香溪口。
从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开始向东推进,一直到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
整个三峡的全长将近公里,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航行关隘。
在古代的时候,这里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一直都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
在《孙子兵法》中,强调了战争要着重于三个要素:天时、地利、人和。
而长江三峡的“地利”则在历史上数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蜀道三千,峡路一线”。
三峡水库
在历史上有记载的战争之中,从清末往前推算,三峡地区一共经历过次较大规模的战事。
公元年,司马炎再次出兵攻打吴国。
在经过对地形的仔细探查以后,西晋军队利用吴国对于三峡地区防备上的松懈,派遣船队从川渝出发,一路东进,彻底将吴国给荡平。
从此结束了漫长的“三国”时期,重新统一了中华大地。
由此也能看出来,三峡地区在军事上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在全面抗战时期,为了阻止日寇的进攻,中国军队将许多兵力都部署在了三峡两岸。
尤其是在湖北宜昌的西陵峡口布下了重兵进行防御。起到了“上控巴蜀、下御荆襄”的作用。
三峡大坝
将日寇抵挡在了淮海地区,让其难以向西南行进一步。
正是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早就了这里丰富的水力资源。
到了清朝末期,随着几次大型旱灾的爆发,这也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三峡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也许可以起到改善民生的作用。
三峡大坝
中央的计划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早在民国的时候,开发三峡水利工程,就已经被当时的政府所注意到了。
年,当时清政府刚刚被推翻,封建势力仍然在中国大地上徘徊,再加上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入侵,这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还恶化了许多。
在这种背景之下,孙中山先生,大笔一挥,写下了一篇讨论中国经济发展举措的《建国方略》。
其中,在第二部分的《实业计划》之中就第一次提到了想要建立三峡工程,来扶持水利、造福百姓的设想。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由于当时革命党的势力范围只能排布在两广地区,中国的大部分区域,仍然还是由北洋政府和各种军阀势力所掌控。
再加上三峡地区的地形极为复杂,长江的水流量十分巨大,除此之外还有时代限制住了的技术。
这让修建三峡水利工程变成了一件极不现实的幻想。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在毛主席重新考察了巴蜀和荆襄一带的水利建设以后,觉得当初孙中山所提出的“修建水闸用以堰水,得以使舟溯流而行,又能够资以其水力”的方案对长江流域的建设极为有利。
在为人民造福的同时,还可以扼制长江的洪涝隐患,其意义十分之大。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在年的2月,中央正式成立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专门开展长江的治理工作,并研究三峡工程的建立方案。
经过整整五年对长江中游的考察、探测以后,水利委员会终于将巴蜀地区的生态环境大致研究清楚。
在年的春天,在将研究报告上交以后,中央一声令下,开始全面开展对三峡地区的勘测和研究工作。
年,毛主席重游长江,随后望着延绵数百里的三峡地貌,大笔一挥,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壮丽诗句。
以此来为三峡工程的修建加油打气。
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毕竟那个时候新中国才刚刚成立,而且又经历了三年的抗美援朝,这让整个国家的国力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加上当时还没有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可以支持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所以前期这一阶段还是以考察为主。
一直到90年代的时候,当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全中国,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的时候,眼看时机已到,中央决定:正式启动三峡大坝的修建工程。
然而,这个计划在开始实行以前,却遭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
三峡大坝泄洪
存在的隐患
年,全国第七届人大会议在北京召开。
在第五次会议召开的时候,人民大会堂里人山人海,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级代表。
相比于前几次的会议,这一次尤为显得隆重了许多。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次将会重点讨论到三峡大坝工程的建设。
果不其然,到了会议开始以后,中央立刻就提出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交由人大代表们进行审议。
按理说,修建三峡大坝的工程利国利民,而且全国上下已经为此准备了许久,如今终于要成行了自然是十分欣喜。
所以大家纷纷都写下了同意两个字
三峡大坝
然而,在这项审议当中,却又几名专门负责修建工程的专家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要知道,不管其他人对这项工程多么得欢欣鼓舞,可真正去履行这个项目的,仍然是那些奔赴在建设一线的专家团队,所以他们提出的意见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在整个专家团队里,投出反对票的一共有9个人。
他们分别是何格高、李玉光、方宗岱、郭来喜、廖文权、覃修典、侯学煜、伍宏中、黄元镇。
这9个人所给出的反对意见各不相同,但是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两个方面:第一,建造三峡所需的费用极为高昂。
虽然当时中国的经济形式已经在改革开放的刺激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可仍旧是远远落后一些发达国家,在许多贫困的地区,很多人还没有吃饱饭。
图片来自网络
这让大家也在思索,我国是否真的可以承担如此庞大的水利工程。
第二点,就是建造三峡大坝,所拦截的大量泥沙可能会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几千年来,长江一直和黄河一样,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亿万的中华儿女。
如果长江流域的环境因为这项工程而受到影响,那么可能会对长江下游的众多支流造成不可挽回的打击,到那个时候就会得不偿失了。
当这两点提出来的时候,中央也召集了整个专家团队对其进行了仔细的考量。
最终,在对三峡大坝工程所影响到的全局来看,大家觉得,虽然三峡工程的建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隐患,但总体来说,仍然是利大于弊。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在年的12月14日,在经过了四十多年的讨论、研究、勘察以后,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
由于考虑到之前所提出的经济方面的问题,建造团队将工期往后延长了一些,极大地减缓了国家的经济压力。
而且,在建造过程中,也花费了很长时间的时间,去清理长江上游的泥沙,使生态受到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一直到6年,在花费了整整12年的时间以后,三峡大坝终于竣工,从此在这个世界上又诞生了一项由中国人所创造的工程奇迹。
那么,如今距离三峡大坝竣工已经整整过去了16年之久,曾经花费的建造费用有没有赚回来?而三峡大坝的“寿命”,又会有多长时间呢?
三峡大坝工程示意图
百利无害的工程奇迹
从开始算起,一直到6年竣工,在这项工程上,国家一共投入了0多亿。
这对于当时人均收入还不到1万美金的我国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相当高昂的数字了。
那么,在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到今天为止有没有将这笔钱“挣”回来、每年为国家带来了多少的利益呢?
整个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了主体建筑和导流工程两大部分。
在竣工以后,不但造成了全国最大的水利发电系统,也让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大幅度减小。
在年,三峡大坝的发电量更是突破了亿千瓦。打破了全球单座发电站所早就的发电记录。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和货币的增幅情况,只按照每度电一毛钱来换算的话,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为国家创造出超过亿元的产值。
而电力的创产值可以覆盖到各种环境以及各行各业,每度电所辐射到的领域都极为宽阔。
这样算下来,一度点所创造的潜在产值只要可以达到4-5元。
也就是说,仅仅一年时间,三峡大坝就可以为国家创造出亿—亿的产值。
这种回报率可以说是极为惊人的,即便算上这二十多年来的通货膨胀,三峡大坝也是一个“稳赚不赔”的好生意。
而在对于环境影响上面,三峡大坝还减少了洪涝灾害、疏通了长江航运、扩大了南水北调的规模。
三峡大坝
除此之外,还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环境。
综上所述,三峡大坝工程的影响是百里而无一害的。
至于三峡大坝能够存在多长时间,也就是说它的“寿命”有多少呢?
由于三峡大坝的混凝土浇筑总方量和强度等级与长6km双线五级船闸、万kw的电站装机容量等,均为世界第一,所以其维持的时间要比普通大坝的“一百年期限”多出来一半的时间。
长江流域的白鳍豚
也就是说,三峡大坝的寿命达到了年之久。
到了那个时候,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国力的提升,三峡大坝一定可以得到更加完善的修缮和升级,重新以更加宏伟的姿态,来服务于中华民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