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有多远?睁开眼也许就在身边。基层社会治理有多难?着力点也许就在细微处。
微服务,彰显大民生
“老王,起床没有?”“刚刚起床啊!”
竹露夕微微,丝丝凉风入袖。寒露这天早上,余建明添了一件薄衣,又照例去看看王敏生老人。
“幸福使者”每天早上敲门送上问候
余建明是秭归县泄滩乡桂花坪村“幸福使者”志愿者,专门为村里像王敏生这样的留守老人和残疾特困老人提供晨间敲门服务。现年65岁的王敏生是该村三组的留守老人,患有风湿等老毛病,妻子、儿子在浙江打工,常年一个人在生活,十分孤独。余建明进屋后和王敏生拉起了家常,询问身体状况,看看冰箱里有没有肉食,检查家里的水电安全,叮嘱他要按时吃药。得知因为近期下雨导致自来水有点浑浊,余建明马上联系修理工对供水池进行维护。“我得空就来,您有什么需求只管告诉我。”临走时,余建明再次嘱咐道。
志愿者查看老人家里的水电运行情况
王敏生说,以前自己早上开门,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只有树木和鸟叫,实在太寂寞就听听歌。现在余建明见天儿的来敲敲门,关心老王的身体和生活情况。“我身体不好,家人不在身边,非常感谢余建明来看我,让我又有了家人在身边的感觉。”
幸福使者来敲门,给最需要帮助的人以温暖,体现社会良心,彰显民生温度。
微幸福,激发大能量
桂花坪村山大人稀,又处半高山地带,产业基础薄弱。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在家的留守老人有将近30人。自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来,村里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主体作用,动员各村落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老人行动,以党员干部、两长八员、群众代表为志愿主体组建“幸福使者”敲门关爱行动团队,志愿者们每天都去敲门问下老人,帮助老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不便之处,用实际行动温暖和感动着群众的心。
志愿者了解留守老人用药情况
据了解,全村根据5个村落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情况,结合就近原则、年龄性格等因素,确定与老人们结对的志愿者。有的村落位置偏远,购物不便,志愿者们不光只是敲门看看,还帮助老人采购物资,解决生活中的其他小困难。该村泄党支部书记王大科介绍说,“老年人一个电话,需要什么东西,‘幸福使者’团队志愿者不出一两天就可以带了送到家里,灯泡坏了、水龙头绣了,管子破了都可以修好或换掉。只要有药方,也可以代购药品,反正要做到从方方面面对老年人的生活予以关怀。”目前该村所有留守老人都落实了结对幸福使者,让全村处于困境中的老人们能够老有所爱,让每一颗孤独的心从此有了最近的挂牵。
这种简单微小的幸福,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成为村民们的广泛共识,让尊老扶弱的正能量充分涌流。
微治理,蕴藏大前景
因家人外出务工、亲人离世、单身等原因产生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亲人的空缺谁来补位?他们的日常生活怎么办?只有靠基层社会治理,靠基层党组织凝聚基层干部群众合力。
桂花坪村双星评比公示栏
近年来,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推进,桂花坪村探索“双星评比”机制,即星级村落和星级户评比,突出睦邻、公益、文明风尚,把星级评选与公益设施项目建设、扶持政策、推优评选优先权相结合,志愿者带头践行,群众积极参与,村民们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性增加了,基层社会管治更有人情味也更高效了。
去年底,村里70多岁的留守老人张其秀因不慎摔跤,致使腿部受伤,独自一人在家卧床休息。老人的结对志愿者宋秀应发现老人第二天早上没有开门,打电话也没人接听,志愿者随即赶到老人家,敲门进屋才发现老人腿部受伤行动不便,赶紧联系车辆将老人送到30公里开外的乡镇卫生院治疗,并通知老人的儿子从外地赶回来照料。老人的家属对此感激不已,“要不是志愿者的细心周到,我爸就要受大罪了。”老人的亲属周宗于说道。
志愿者入户陪留守老人拉家常
年初大疫突袭,部分留守老人的子女困在外地无法团圆。幸福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入户与老人们拉拉家常,宽宽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减少老人们的失落感。遇到冬季雨雪天气,志愿者们加大联系频次,早上敲门,中午打电话,晚上从田间干完活儿再顺路看望一下,给老人们心中带来许多慰藉。
“我的儿子就沾这些志愿者的光,才能在外安心务工。”王敏生说,“我身体不好,有了他们每天来看我,就算我出了事,有他们先帮衬着,儿子再尽早赶回,这也解决了我儿子的一块心病。”
一声问候,让幸福来敲门;春晖寸草,用真情暖人间。晨间一抹志愿红穿梭,让老人们屋内欢笑阵阵、屋外炊烟袅袅,这是微治理的生动写照,也昭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广阔前景。(图文/刘珍宋黎立向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