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11月22日讯(记者卢佳静) 乡村兴国家兴,百姓富国家富。日前,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召开年“三农”工作对口协商座谈会,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议题,组织委员、专家学者与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开展对口协商,提出意见建议、凝聚共识。委员及专家学者分别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角度提出意见建议。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召开年“三农”工作对口协商座谈会。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雷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举措;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就业创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规模经营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特色产业是农业转型、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农村电商是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要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陈萌山在农村调查发现一个普遍现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年来,取得显著变化的村都有一位非常强的村党支部书记。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一条很宝贵的经验就是因为有“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组驻村扶贫”等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机制。陈萌山建议,脱贫摘帽后,要继续为乡村人才振兴制定一揽子有效政策措施,在选好配好村党支部书记的同时,要切实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职务上升通道,二是待遇后顾之忧,对于村党支部书记的收入和社会保障要有制度性安排。

河南三门峡,卢氏县东明镇江渠村外一排排蔬菜种植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图片来源:CFP.CN)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黄季焜表示,要加快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进程,持续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大量非农就业,加快消除工农劳动生产率和收入差异,并为种植业转向大农与小农生产的分工格局创造有利条件。

“振兴的乡村首先要求是安全的乡村,安全是放在首位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兴赢表示,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理念指导下,切实提高农村地区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能力,已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张兴赢建议,加快5G网络等新技术在农村的发展应用,以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应急管理精细化水平和农村综合治理现代化水平;各级政府应倾斜性支持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的宣传教育;推广农村灾害保,建立农村灾害保障体系,减少农民灾害风险。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江家店镇林水寨生态园余亩“鱼田雪稻”一片金黄。(图片来源:CFP.CN)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实,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粮食安全的基础还不稳固,供求紧平衡格局没有改变,尤其现在海外疫情肆虐,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绷得更紧。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解学智认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要尽可能多生产一些粮食,多储存一些粮食,多掌握一批调控骨干企业,提高安全系数,增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要压实各省保自身粮食安全的责任。比如,以年为基数,逐年明确各省粮食自给率任务,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指标体系;加快培育一批有突破性的粮食品种,加强高产增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切实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引导农民多种优质粮,完善最低收购价预案,让真正种粮的人有钱赚。

浙江仙居发展生态风电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图片来源:CFP.CN)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总工程师温香彩建议,要切实增强市场调控能力。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应用普及。加快建设区域性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开展全产业链数据监测,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生产监测、预警和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建立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市场预测预报体系,收集汇总农业、气象、交通、贸易、供需、统计等部门相关信息,及时发布分析和预测结果,让市场参与者掌握行情动态,以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与不确定性。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建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农田环境,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基础上,到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使有限的资源产出更多的产品。完善价格政策,实现优质优价。公共财政要向保总量、保能力倾斜,加大对粮食生产经营的奖补力度,压实粮食主销区的政治责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国内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江苏宿迁,泗洪县双沟镇党员志愿者在当地红薯加工点义务清洗红薯生产淀粉。(图片来源:CFP.CN)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骨干力量,在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银行原董事长周慕冰表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年6月末,全国共有家国家级龙头企业、近2万家省级龙头企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龙头企业整体实力较弱、经营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不高,金融服务也面临着一些制约。

周慕冰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不同区域龙头企业认定标准的规范和管理,避免地区标准差距过大,为金融机构政策制定、客户准入、用信核定等提供配套支持;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推广力度,扩大保险覆盖面,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提升服务范围和单户担保规模;加快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降低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参与门槛。

工人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姑国际农业集团的柑橘加工企业生产线上忙碌。(图片来源:CFP.CN)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于革胜建议,进一步探索允许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牵头高标准农田项目,政府给予部分投资补助,着力强化监管,努力走出一条多元投资、建设、使用、养护一体化管理运行的新模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水平。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会长刘身利表示,要加快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必须进一步支持农业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带动力、辐射力。地方政府在大力推动发展当地特色产业过程中,万万不能忽视本地土生土长农业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同时,要注重对当地农民的培育,通过给予原始资本注入支持,努力把优秀的农民变成企业家,把有潜力的农户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企业,解决他们发展中的困难问题,解决他们在成长中的烦恼,让他们加速健康发展,成为带领当地农户走向富裕的生力军。

推荐阅读:王树理: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

越百年向复兴08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