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生态发展看荆楚”全国主流网络媒体大型采访团,从兴山县城出发,一路在西陵峡崇山峻岭间飞驰,不足一小时车程,即到秭归。
时值初冬,正是三峡水库完成米试验性蓄水关键时期,秭归江波浩淼、波澜不兴,一江碧水倒映两岸橙红,分外美丽。
沧桑变化年的秭归是一本厚重的书,山水只是她的封面,文化才是她的底色与灵魂。近年来,秭归坚持生态立县、绿色打底,努力挖掘文化价值,探寻文化力量,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成为诗与远方的交汇之地。
牵手时代,传统节日新玩法
秭归,是屈原的故乡。这里世世代代流传着有关屈原的故事传说;这里,为纪念屈原形成的端午文化历经千百年不衰。
秭归的端午文化是独特的,秭归人对伟大诗祖屈原的怀念和敬仰,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年年举办的传统龙舟赛、游江招魂、端午祭奠、挂艾叶、割菖蒲、包粽子、点雄黄……那些沿袭千年的传统,将端午节的仪式感上升到顶点。年,“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年流传的习俗里,蕴含着端午的文化记忆。如何唤醒群众的文化记忆,让传统节日在当代生活中重放异彩?秭归探索在文旅融合中走出一条新路。
于是,在众多传统活动之外,秭归让端午这一传统节日融入更多“灵感”和“时代元素”,推出“万人包粽子挑战吉尼斯纪录”“美食
嘉年华”“美食地图打卡”“我在秭归过端午”抖音评选等活动。
千年端午习俗与国际“接轨”、与美食“相融”、与互联网“触电”,拓展了秭归端午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人们体验着打开“端午”的不同方式,给传统节日增添青春与时尚的味道,激发出更多的活力和新鲜感。
牵手非遗,文化剧目进景区
秭归挖掘保护了1个人类非遗项目,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6个省级非遗项目,14个市级非遗项目,43个县级非遗项目。
如今,古老文化、现代文明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一条以非遗为红线的文旅融合之路正在秭归形成。
当天,在屈原故里景区,媒体团远眺大坝美景,聆听屈原传说,观看了历史剧目《礼魂》和秭归薅草锣鼓、建东花鼓等非遗表演。如今,在秭归的主要景区,游客们都可以在享受山水秭归壮美的同时,享受文化秭归的厚重与灿烂。
秭归人以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为主线,将众多非遗项目集中呈现,打造原创民俗歌舞《大端午》;将先辈与急流险滩搏斗而呐喊出的生命之歌“峡江船工号子”请上屈原祠前的游船;创作舞台剧《礼魂》,填补九畹溪漂流的季节空白;将薅草锣鼓、秭归花鼓戏、秭归山歌搬进青滩古民居文物保护区内;把独特的秭归婚嫁习俗、民俗民风在链子崖的青山绿水间演绎;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投资多万元新建博物馆、非遗馆、端午剧场和九歌苑戏楼,打造融合秭归多元文化元素的系列文化剧目。
神秘峡江的时光印迹在这里被镌刻,古老的传统文化在这里被记忆,库区移民的新风尚在这里被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提炼与活态呈现,丰富了景区精神内涵,成为旅游经济的“启动器”。
目前,秭归年接待游客.56万人,年旅游收入亿元,文化旅游产业正成为秭归的引领产业。
牵手文化,研学旅行有干货
29日当天,与媒体团同时到达屈原故里景区的,还有长阳龙舟坪中学七年级的全体师生,他们在这里开展为期一天的研学旅行。“风景秀美、文化深厚、活动丰富。”带队的王老师评价。仅11月,屈原故里景区已接待50多个研学团队,1.5万余人次。
如何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开发潜在市场价值,拓展稳定旅游市场?
早在年,秭归县就将屈原故里景区的廉政文化进行挖掘与拓展,打造出屈原故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年3月,秭归县推出首款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工程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游产品,揭开了秭归研学旅行的新篇章。
激扬屈原文化、追溯峡江楚韵,作为研学旅行产品,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屈原精神与三峡美景双璧生辉,大坝雄姿与传统民居相映成趣。在这里,可以满足研学群体对于文化的、精神的、思想的、艺术的全方位需求,既能领略深沉醇厚的传统文化神韵,又能感受雄姿伟岸的现代文明风采,还可欣赏到地域特色鲜明的文艺作品。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先后被评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全省青少年爱国主义基地、全省廉政教育基地、全国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各类研学游客突破万人次。
牵手市场,文创产品火起来
前往一地旅游,临走购买一些颜值与内涵兼具的文创产品,是很多游客“必选动作”。游客的需求,催生了文创产品的火爆。
秭归紧跟市场步伐,致力于屈原文化、端午文化、峡江文化内涵的挖掘,打造独树一帜的文创产品。
屈原故里风景区内,刘志华、刘志伟两兄弟,一个醉心于木雕,一个沉迷于石刻,将枯木与顽石赋予艺术的灵魂,雕琢出别具秭归本土特色的作品,借助景区平台,单件作品卖除了10万元以上的高价,实现了艺能养家的目的。
“芈绣馆”内,将兴于汉代的“三闾刺绣”古老工艺传承,开发出坐垫、抱枕、手包、香囊等生活用品,成为游客喜爱的文创产品。年入选为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获得了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以兼具历史厚重感和时代感的形象,创作以公众需求为引导,与百姓生活相结合的文创产品,不仅得到本土市场认可,甚至还走出宜昌。秭归别具特色的黄杨木雕,兼具装饰之美和文化韵味,亮相于第十四届“文博会”;非遗传承人开发出峡江帆船、龙舟、龙马金花砚、艾叶香包、杨林堂鼓等系列产品,走俏市场,销售收入过百万元。
“文化是秭归的底色。做好文旅融合文章,提升秭归文化辨识度与城市旅游发展首位度,秭归才能拥有更美的‘诗和远方’!”秭归县委书记卢辉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