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林海,年生,湖北秭归人,别署墨溪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九江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现就职于中铁大桥局五公司。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展览中入展、获奖。
全国第二届手卷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入展;
“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展入展;
首届“朝圣敦煌”全国书法大展入展;
“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
首届“西狭颂”全国书法大展入展;
全国“魏晋风度”新锐书法作品展入展;
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傅林海的作品《东坡词三首》曾获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作品展优秀奖(为本次作品展最高级别奖)。 生长于三峡坝址之下的林海兄,上中学时即见证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场面。虽为80后,但其为人为艺的眼光境界,皆非常人可及。幼时即临池弄墨并兼及绘事,天姿颖悟,大学时已出类拔萃。工作之余与桂兄相文及九江诸书家交往甚密,并自我要求甚高,功夫下足,在国展中屡展中的并榜首及第,已是意料之中。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林海兄之才,吾羡慕不已!——曹端阳(都昌县文联副主席)傅林海正在进行书法练习
梁山舟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此定论也。”可见天分是非常重要的。我对天赋的理解有三,一是对书法线条及空间关系的高度敏感性;二是对书法经典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和精确的还原能力;三是具有较好的书写灵气。林海三者兼备,其天分无疑是极好的。我初识林海,他写的是颜真卿、王铎行书及时人一路,作品很有感染力,很好地证明了他对书法艺术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对线条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对于学习书法,最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林海是狂热的。他善于思考,高效率地书写,进步十分迅速,特别是近年在苏字的研习和揣摩上,不仅得到了苏字的皮和骨,自家风貌初现端倪,作为80后的青年书家,他获得的成果让人瞩目。我相信,随着林海对书法技巧钻研的深入和思辨,道亦不远。
——桂相文(书法家)
他有一双“发痒”的手
文
陈金
他有名字,但我们一般都喊他小傅。
小傅真小,长得个子娇小,像个中学生;年龄也小,刚二十出头,参加工作刚三年。
小归小,蕴含巧——五官端正,身材匀称,拍成照片放大看,样样达标。
关键是心灵手巧。学广告的出身,设计的东西就是不一样。我随手写的几张字,经他的手一装饰,做成一本电子相册,一点,“刺拉”翻开一页,感觉好过瘾。他为五公司设计的宣传画,往项目部墙上一放,工地仿佛成了博物馆抑或是美术馆,感觉到就是有品位。
这一切跟他的书法素养有关。
傅林海与他的书法作品
或许他天生与书法有缘,或许是他祖父基因的遗传,或许是出于小孩天生的好奇心,小时他祖父为邻居写春联,他总要凑在旁边看,剩余的边角余料,他都要拿过来装模作样地在上面挥洒一通。据他说,小学六年级时他无意之中翻出了祖父收藏的一本隶书字帖《礼器碑》,当时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着他,让他爱不释手。
傅林海的书法作品
后来,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的这一兴趣,就有意对他进行培养,每天都将他写的字帖在墙上进行点评,从“不好的地方找出优点”,渐渐地,他就越来越想写字。
父亲的教导,激发了他对书法的浓厚兴趣,于是他就每天坚持练字一小时左右。读初中时,几近“疯狂”。那时一幅作品居然还获得了全国“双龙杯”书法比赛的优秀奖,这更加激起了他对书法的兴趣。17岁时,他又以一幅楷书作品获得了县里比赛的特等奖,经过层层推荐,破格加入了秭归县书法家协会。在湖北经济学院读大学二年级时举办了首个个人书法展,作品在三个校区巡回展出,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陈义为展览写序,校党委书记、书画协会名誉会长周元武亲自带队参观,展览还邀请到了徐本一、宋尚武等11位湖北省书法名家。20岁时,一向孤傲的湖北省书协顾问谷有荃先生亲自签名推荐他加入了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他成为了省书协最年轻的会员之一。
傅林海的书法作品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书法仅为馀事,有无似乎无关紧要,但对他来说,可以说书法改变了他的命运。
五公司是个重视文化的单位。年,五公司企业文化部孙部长前去湖北经济学院招人,问其董事长有何要求,董事长说,要个会写字的吧,这么大个企业,逢年过节或有什么大的活动,要有个人写个对联和欢迎标语什么的,造造气氛。孙部长到学校一问,学校说正好有一个,还是省书协会员呢,于是他这个三峡里出生的人,就顺顺当当地顺江“漂”到下游的九江落了户。
傅林海的书法作品
这一落户不大紧,他与书法的缘更深了。因为九江是个书法的“窝子”,其书法的实力与“大武汉”不相上下,或有过之。在这里,他又拜到了著名书法家崔廷瑶门下。
崔廷瑶何许人也?九江学院的一名书法老师,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全国书法展评委、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九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多年从事书法、中国画教学工作。创作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书法展并多次获大奖。在一个远离京城相对偏僻的中小城市里的普通人,能有如此影响,应该说,凭的是实力。小傅能投身崔老师门下,应该说是够幸运的,也是缘。
现在,小傅常常拿作品去请崔老师指点。崔老师对他书法的评价是“还可以”。经常当全国书法展评委的崔老师说还可以,那就真的“还可以”。
本人有幸见过两次崔老师——高高的个子,因为经常要弯腰进门和低头看人,背都有点驼了。我就想像小傅到崔门求学的情景:一个仰头请教,一个俯首施教,恰如一个拱门,拱立的书法之门。这个门没封口,但用交流的眼神联系着,用书法上的话来说叫“笔断意连”。好一幅《小傅求师图》。
《浔阳晚报》曾专题介绍傅林海书法
说了一通小傅“显赫的身世”,不等于说小傅的书法就登峰造极了,达到了多么了不起的高度。他的书法有灵气,有感觉,重大效果,求风格和韵味,这个很难得(有人写了一辈子字也没悟到这个),想走碑帖结合的路子,这个也没错。但还是觉得字内传统的东西少了点,凭小聪明的成分多了些,受流行书风的影响多了些,也还有乃师的影子,不管他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觉得还是要多向传统讨生活,在吃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再创新。再就是还要多读书,加强字外功夫。书法到最后就是写修养,拼修养。
现在,小傅每天晚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字,在寝室、办公室废纸一地后才去做别的事情,一天不写,“手就发痒”。这个“痒”病会带着他不断朝着书法丛林的深处走去。林愈深则景愈奇,展现在他面前的书法图卷必将越来越美好。
对了,他的名字叫傅林海。
(原载年《桥梁建设报》)
傅林海的书法作品
综合九江文艺
qq.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