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英杰
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子很多,但是今天要跟大家说的这位美女的人生经历,绝对堪称是传奇。因为她不仅先后嫁给了祖孙三人,而且还为他们每个人都生下了孩子,但是至今都被后人所敬仰着,她就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落雁”王昭君。
四大美女的遭遇都很坎坷,都没有得到善终。但是在四大美女中,王昭君的遭遇比起其他三位女子而言更加凄惨,“昭君出塞”永恒着凄美。
(一)昭君出身
王昭君(约前52年—约8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县一个平民家庭,也就是现在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里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建昭元年(前38年),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
当时皇上选妃都靠画师画了女子的样貌去给皇上一一过目,皇上相中哪个,就选哪个了。好多女人都拼命贿赂画师,好给自己画的漂亮些。
可是王昭君入宫以后,却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王昭君的画像脸上点了一颗痣,这颗痣点的王昭君被遗弃在深宫无人问津整整六年。
肯定有人问了,那一颗痣怎么作用这么大啊?
就有这么大作用,因为毛延寿给王昭君画像上点了一颗克夫痣,皇帝一看那还了得,我还想长命百岁呢,这样的女子肯定不能收入后宫啊!
按道理来说,王昭君这一辈可能将要在这深宫大院中孤独终老了。但是因为王昭君性格清高,尽管她没有被宠幸,也依旧有多人因为她的美貌而产生了嫉妒之心,以至于王昭君处处都受人排挤,日子过得也是苦不堪言。
(二)主动请缨出嫁西域和亲
有峰回路转的跌宕才是故事的故事,王昭君的人生注定会有超出常规的转折。
当时匈奴内乱,分裂成南北两大部分,呼韩邪单于为了自保,不得已投降汉朝,在汉朝的帮助下,呼韩邪单于领兵击败郅支单于,成为大漠新主人。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呼韩邪单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请求娶汉人为妻。这在古代叫联姻,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属于国与国之间互取信任。
用汉人话说,匈奴属于未开化民族,是野蛮人,元帝自然舍不得把自己金枝玉叶的女儿嫁过去,可是不答应联姻又觉得没有诚意。
正愁眉不展之际,王昭君自荐,为国家解围,主动请求和亲,这对元帝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啊,但是一看昭君长相美丽,却被自己无端冷落宫中几年,心里后悔万分,一问原因是画师毛延寿搞的鬼,分分钟就惩戒了毛延寿,并且停了这以画选妃的制度。
这边马上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离开家乡的人,心里永远不会有归属感,就象一朵永远漂浮不定的云。昭君主动请缨出塞,心头萦绕着多少的悲伤和失望,只有她自己能懂。
在昭君出塞途中,五味杂陈的她拨动起了琴弦,悲壮的乐曲回荡在整个天空。悠悠大漠里,南归的大雁听到这独特的琴声,加上看到坐骑上倾国倾城的女子,都忘记煽动翅膀,摔死在了地上,“落雁”也就成了后世人对王昭君的昵称,是古代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二。
(三)嫁了又嫁
生命的繁华在任何时候都会被岁月温柔以待,王昭君虽然背井离乡,但是却从未忘记自己背负的连接匈奴和中原和平这样的使命,她不只是一个人,她还有中原的文化。王昭君在宫内是普通宫女,去了匈奴后,因嫁给呼韩邪单于,所以被封为“宁胡阏氏”。
她看见匈奴生活的环境的确和汉朝相比落后很多,但她也并没有因此而哀伤、埋怨,或者对匈奴人避而远之。相反,她十分耐心,悉心教导当地人,教他们识字读书,向他们传授中原先进的文化,她时常劝导老单于要安心生产,不要发动战争。
她的这些努力都没有白费,因为有她的存在也使得匈奴人对拥有如此博大进深文化的汉朝更加敬仰与尊敬,不敢随意一再侵犯天朝的领土。王昭君的这种品质,也背后人所敬仰赞叹这以后匈奴和中原开始和睦相处,长达六十年没有战争,百姓安居乐业,这些都是昭君带来的贡献。
可是世事难料,命运的天平总是考验咱们的昭君公主,她嫁给呼韩邪单于时,王昭君才十九岁,但是呼韩邪单于已经七十多岁了,所以才过了两年安稳日子后就驾鹤西去。
按中原的文化,王昭君就得守寡,所以她上书天朝,想回到家乡,可是帝王的考虑不是凡夫俗子能懂的,他没批准王昭君回家乡的请求,而是让她同胡俗。
什么是同胡俗?《史记·匈奴列传》载:其俗,“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在匈奴一直存在着一种非常落后的制度,那就是,父亲死后,儿子不仅能拥有父亲的财产,还能同时拥有除自己母亲外的父亲所有的女人。
无奈之下,王昭君只能再嫁给单于的儿子。就这样她和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又共同生活了十年,期间生下了两个女儿,生活也还算是幸福。
可是,自己的第二个丈夫也去世了。
(四)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昭君怨·送别)
人最可悲的应该是无法掌握和想象自己的命运,忧郁的人生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修饰,藏起来深入骨髓的忧郁.多少怅惘都无法说出口。
“同胡俗”这些事情对于那个落后的民族来说不过是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但对于从小接受先进的儒家文化熏陶的王昭君来说,却是无法接受的但是她终究无力改变。阳光照耀下看似幸福的渡口,受伤的心却无法承载太多的悲痛。
丧失爱人的痛,被迫嫁人的痛,对她来说都是巨大的折磨,所以王昭君最终还是忧郁郁而死。
光阴深处,你静静的站在那里,或许能看到在很久之前有一驼队,在众多荒蛮大汉中有一女子,她的容貌让天上的孤雁都忍不住落下多看几眼。驼队走过荒漠,留下了一行足迹,这行足迹联系着的是匈奴与中原大地的和平。
(五)塞上青冢昭君墓
传说昭君其实是天女下凡尘,下嫁给单于。
出塞时,和单于走到黑河边,只见朔风怒号,走石飞沙,他们只好停下来。昭君弹起她心爱的琵琶,顿时彩霞横空,白云缭绕,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不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青草,开满野花。
远处的阴山变绿了,黑水变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昭君和单于的马队头顶上飞翔和啼叫。于是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就在这里定居下来。
后来,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走到缺水草的地方,昭君的琵琶一划,地上就出现了一条玉带似的河流,一片片绿茵茵的嫩草。
昭君还从一个美丽的锦囊里取出几粒种子,撒在地上,从此塞外便有了庄稼。她从袋里取出一把金剪子,用羊皮剪成犁、车、羊、马,放在地上,就成了铁犁和木车,木车周围还出现了成群结队的羊群和马群、骆驼群。
昭君去世后,方圆百里百姓一人一包土,垒起了昭君墓,远望陵墓呈青黛色,传说每年深秋时节,塞外草衰,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历代相传又称为“青冢”
剪伯赞在《内蒙访古》曾说过:“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
孙英杰,一个崇尚自然的写诗人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