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沈仲居进三国志(刘过)万死中原百战争,流芳遗臭各垂名。思量陈寿已饶舌,又费先生一管城。
李严是蜀汉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也被大家所熟知。他的名气最大的来源,一方面在于他和诸葛亮同为刘备指定的托孤大臣,地位很高,很受信任;另一方面在于他和诸葛亮之间的矛盾。后来诸葛亮还流放了李严。因为李严和诸葛亮都是托孤大臣这种比较敏感的身份,加上两个人不同的政治立场,一个是荆州集团,一个是东州集团,所以二人之间的矛盾经常被蒙上更多政治斗争的色彩,被视为蜀汉中两个政治集团的倾轧。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从刘表到刘备,来看李严前期的仕途
讲道理李严的仕宦经历并不算光彩,他先后辅佐过三个主公——刘表、刘璋、刘备,跟老刘家挺有缘分。李严是荆州南阳人,先是成为郡吏,然后奉刘表的命令,到荆州各郡县任职。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年),曹操率领军队南下荆州,当时李严在秭归县。而秭归就横亘在从荆州到益州的水道上。于是李严就到益州避难。刘璋很是看好李严,让他做成都令。在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年),刘备已经和刘璋撕破脸皮,并且连克白水关、涪县的时候,李严临危受命,和费观率军抵达绵竹。没想到两个人都挺没节操,都投降了刘备。至此李严就投靠在刘备的麾下。
刘备给李严的职位是犍为太守,犍为郡距离蜀郡还是比较近的,不过再怎么说还是没有进入权力中枢,相对于刘璋来说,李严的这次跳槽似乎没有得到更高的待遇。但是要知道,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李严就是这么一块金子。
李严在做犍为太守的时候,蜀汉后方出现两次叛乱,一次在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年“汉中之战”爆发的时候,马秦、高胜等在后方起兵,入侵到犍为郡。当时刘备集团的力量都投入到汉中战场上,李严就用五千人平复了规模数万的叛乱;还有一次时间不明,小编估计可能是在章武二年(即公元年),因为这一年刘备又要打东吴。越巂郡豪帅高定率军进攻新道,这个新道本身不属于犍为郡,但是李严还是迅速出兵,击败了高定。这两次平叛的经历给李严的军事能力的表现加分不少,李严很有可能就是凭借这两次平叛得到刘备的青睐。
在章武二年,刘备打输了“夷陵之战”。为了确保战败后东吴军队不会趁势入川,刘备本人不敢回成都,而是坐镇鱼复,也就是永安。同年尚书令刘巴去世,李严从犍为太守被迁为尚书令,被调到永安,真正地进入蜀汉的核心决策层;在刘备去世之前,李严成为中都护,统领内外军事,和诸葛亮同时成为托孤大臣,辅佐后主刘禅。
李严并不能对诸葛亮造成威胁
李严虽然和诸葛亮同为辅政大臣,但是他们完全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有人认为李严作为东州集团的领袖人物,威胁到诸葛亮对蜀汉的控制,所以诸葛亮要扳倒李严,好达到专权的目的。这个观点其实是存在问题的,因为李严完全不能对诸葛亮造成威胁,而且有没有李严,也不妨碍诸葛亮的专权(专权不等于弄权,诸葛亮的专权也是在刘备和刘禅的授意下)。
首先是资历和名望上,诸葛亮虽然不是最早追随刘备奔走周旋的北方元老,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非常高。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很大程度上是刘备集团从建安十三年开始就履行的战略规划(有一些偏离,但主体上还是《隆中对》的内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虽然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没有太多的军事上的表现,但是从与孙权进行结盟的外交活动;到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赋税(刘备当时一共也没有几个郡);再到在成都署左将军府事,坐镇后方保证粮草兵源问题;最后再到蜀汉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诸葛亮无疑是刘备的股肱大臣,资历老、功劳大、地位高。而李严一开始只是一个降将的身份,官职不外乎犍为太守,两次平叛经历虽然加分,但也达不到诸葛亮的程度。从进入蜀汉核心决策层的时间上来说,李严无疑就是一个弟弟。
其次从职权上来看,李严虽然是尚书令,但诸葛亮是丞相录尚书事,相当于李严的直接领导。况且李严这个尚书令只是刘备在永安的时候发挥作用的,刘备虽然说是让李严辅政,但又让他留在永安,不让他回成都。那么李严这个尚书令没有任何意义,不会有什么文书要通过永安。至于李严所谓的统内外军事,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李严统领的大概率只是永安的军队。汉中的军队和中央军李严是无法控制的,都在诸葛亮的控制下。所以说李严完全威胁不到诸葛亮在蜀汉中的地位。
李严与诸葛亮争权
魏延有个评价是脑后有反骨,这个是小说家的说法,而李严确实有一个“腹有鳞甲”的评价,精于计算,不甘屈居人下。以刘备的意思,李严就是永安都督,坐镇与东吴的前线。但是李严感觉自己的权重不够,毕竟刘备在永安的时候,他是处于权力中枢,还是尚书令;刘备去世后,权力中心重新回到成都,李严就被彻底排挤在外了。为此李严多次有过争权的行动。
在蜀汉建兴四年(即公元年),诸葛亮初步平定了南中地区,决定对曹魏进行北伐。为了保证汉中地区的安全,不被曹魏换家,诸葛亮要求李严率军到汉中。或许是因为担心到汉中后会被削夺兵权,李严拒绝这个命令,退而求其次,驻军在江州这个水路交通十分发达的地方,成为江州都督,陈到成为永安都督,但是也归李严的调动。这样一来李严的权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也可以看做是诸葛亮的妥协。另外根据《诸葛亮集》中收录的《弹李平(即李严)表》中记载,李严还要求以五个郡划分为巴州,自己担任巴州刺史,希望在监查的权力上更进一步,这一点被诸葛亮所拒绝。
在蜀汉建兴八年(即公元年),曹魏主动进攻蜀汉。为了确保汉中万无一失,诸葛亮再次要求李严到汉中支援。这个时候李严不能再拒绝,毕竟蜀汉是被入侵的一方,但是李严还是借此为自己谋利。李严希望拥有开府为自己组建羽翼的权力,这个要求再次被诸葛亮拒绝。为了安抚李严,诸葛亮令李严的儿子李丰接替江州都督的位置,算是对李严的一种补偿。于是李严到达汉中,署汉中丞相府事。
说实话李严本身就不具备与诸葛亮争权的实力,现在进入丞相府,虽然进入了核心,但也失去了在江州和永安的兵权,更不具备与诸葛亮讨价还价的筹码。在建兴九年(公元年),诸葛亮发动第四次北伐,李严在汉中调度粮草。由于连天霪雨,粮草供应不上,李严要求诸葛亮撤军,但是在诸葛亮撤军后又反问诸葛亮撤军的原因,又跟刘禅说诸葛亮撤军的目的是诱敌深入。诸葛亮忍无可忍,最终流放了李严。从犍为太守到尚书令;从尚书令到永安、江州都督;从江州都督到丞相府属,最后成为一个白丁,李严体现出自身的才能,但同时还有争权夺势的野心,最终因为这种野心而失败,不得不说是很遗憾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诸葛亮集》、《中国历史地图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