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的管辖区域大致呈西南——东北长、西北——东南短的形状,而在其管辖范围的西南部建德市、桐庐县、淳安县则是今天我们所要讲的主角,在历史上是属于一个叫做“严州府”的地方。杭州市地图严州府这一块行政区域虽然风景十分秀美,但在两汉时期还属于人烟稀少的地方,未迎来大的开发。到了三国时期,孙权的孙子也就是吴国的末帝孙韶在当皇帝之前被封为建德侯,其封地就在这里,他在后来的严州治所在地筑城并置县,是为建德县。三国时期吴,建德首现到了唐代这一带设睦州,州治与建德县同治,与此同时在隔壁设置了严州,严字来自于东汉时期著名的隐士严子陵。睦州辖雉山(后为新安县)、遂安两县。严州辖桐庐、建德、分水3县。严州的名字就在这时候开始出现了。此后直到北宋宣和初年,这一片的辖区虽然有细微变动,但大体来说还是比较固定的,州名为睦州。但到了宣和二年这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导致了州名的改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方腊起义,起义军最盛时期有几十万人,势力范围能够覆盖到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但最终因朝廷势力强大,再加上叛徒的告密,或者也还有宋江水浒势力的参与,仅仅一年时间就失败了。这次起义虽然时间短,但影响巨大,因为方腊起义的兴起地以及主要活动地域就是在睦州以及隔壁歙州一带,宋徽宗决定把睦州改为严州,一是历史上这里曾称过严州,另一方面也有取严加管教之意。严州的隔壁歙州则直接改为徽州。北宋睦州、歙州时期南宋时严州、徽州时期严州位于富春江中游,上接徽州下连杭州,并且地处浙西交通咽喉要道,是杭州西部的门户。特别是宋代南渡之后,把杭州临安当作了都城,咫尺之地的严州就成为了近畿之地了,其地位类似于今天的北京市近郊的各区县。除了鱼米丝绸来自于太湖、苏杭之外,临安城的柴火、茶叶等物品都来自于严州。严州的经济迎来了大的发展。元代平江南后,著名大臣、元世祖忽必烈称其为“董大哥”的董文炳领兵驻守临安,为防止周围衢州、婺源等州的起义,董文炳向皇帝献计说:严州不守,临安必危。所以皇帝派大将唆都在严州镇守,各起义的诸州之兵很快相继败散,充分显示了严州的地势的威力。到了明朝朱元璋攻略浙江西部的时候,为攻打元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是先打下严州,并以重兵驻守,把握住敌人的咽喉,很快就把打下浙江。明清两代的严州进入了境域相对稳定的时候,不仅府名未改,其辖县疆域也未有变化,始终辖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6县。此时的严州由于是在明代兴起的徽商出门经商的必经之路,再次出现了自南宋以来的经济大发展时期,很长时间其经济在浙江省仅在首府杭州之后,位列第二。明、清严州民国初废州府,兴道县,从此不再称严州府,包括解放之后,大部分时间称建德某某区,在不同的时间称呼不同,其所辖县也时有变动,十分频繁。建国后,国家百废待兴,发展国民经济成为头等大事,而电力问题则是基础的基础,正是因为这件事情,使原严州这一带的区域无论是在行政区划还是经济发展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年6月,国务院批准将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年计划项目。这个水电站就位于建德县,它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力发电站,被誉为“长江三峡的试验田”,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范例。国家对它的建设极为重视,专门于年1月,在新安江水电站坝址下游约6公里处分建德县、寿昌县两地的一部分区域设置了相当于县一级的新安江区。到年3月,新安江区并入建德县并改新安江镇,后又改名为白沙镇,年8月,将建德县治由梅城迁往白沙镇。严州州治所在梅城卫星图至此,这座建于三国,唐武则天时期所筑,周十九里。宋重筑,明改筑,西南临江,东北倚山,三面有护城河,护城河接江,有门五,历经多年的府、县治所所在的古城完成了它的使命,变成了富春江边的一个普通的古镇。梅城内古州城遗迹严州府所辖的传统6县的命运也随着时代发展都有所变化,先是年寿昌县并入建德县、遂安县并入淳安县、分水并入桐庐县,后来到了年,这几个县都归于了杭州市。过去繁华的严州府从此再无痕迹。其实严州府的经历在我国也不是个例,比如河北省邯郸市的大名县也是如此,大名县在我国历史上某段时期的地位比严州府还要高,曾当过陪都、省会、州府,到现在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县了。大家还知道哪里是这种情况呢?欢迎讨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86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