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http://m.39.net/pf/a_6169151.html
《和端午》作者简介张耒(—年),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擅长诗词,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同为苏门四学士。《全宋词》、《全宋诗》中有多篇他的作品。其文章类似苏辙,其诗学白居易。张耒的诗文具有汪洋淡泊的特点。本诗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借以抒发作者自己的爱国情怀。《和端午》作者(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诗的大意是:龙舟竞赛为的是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还能有什么呢,唉,只能留下千古绝唱《离骚》在人世间了。屈原简介屈原(约公元前—公元前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张耒写《和端午》表达了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深深怀念之情。张耒为官清廉,有两次被贬经历,他先是被贬黄州,接着又被贬复州,后再遭贬房州,与屈原有着相似的经历,拿屈原的处境与自己对比,借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及怀才不遇的郁闷心境。屈原为国献身的坚定爱国情怀,对当今时代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要学习屈原的爱国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