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峡商报
三峡商报全媒记者董志烈通讯员黄严、易华云、詹晓芸
4月1日上午,雨后初晴。伍家岗区伍家乡旭光村旭日升小区广场上,几名残疾人围坐在一起拉着家常。“阿松来啦,阿松来啦!”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嗓子,周围的居民像迎接亲人般,一下都聚拢了过来。
阿松,是旭光村残协专委王松。自年5月以来,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倾心服务旭光村余户残疾人家庭,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光和热,用一腔真诚和勤劳汗水,成为残疾人朋友奔向幸福生活的“双腿”。
因公致残退伍他在逆境中奋起
年,王松出生在秭归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12月入伍,年11月入党。年,他随部队参加抗洪抢险。随后,在役期间因公致残。年12月,王松退伍回乡。随后,便安家在伍家乡旭光村。
从一名战士到成为一个残疾人,从人生高点跌入谷底,王松也有过彷徨、失落。这些年,他做过小生意、打过零工,但他始终觉得还能为国家和社会做点什么。于是,他自修完成长江工程艺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并于年5月,通过应聘,成为伍家岗区残联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无论干什么行业,都要有军人的样子,把好的作风带到工作和生活中。”王松说,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由于表现突出,各方满意,连续三年被伍家岗区残联评为“优秀残疾人专职委员”。这些,既是大家对他工作的肯定,也是他继续做好残疾人服务的动力。
倾心服务残疾人
他用脚步丈量人心
旭光村现有办证残疾人余人。近年来随着城镇进程加速,这里已逐渐融入城市。
昔日的村民们纷纷进城,住进楼房。但是,村里的部分或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关怀和帮助。这些群体,都是王松服务的对象。
“最近过得怎么样?该吃的药都有吗?家里有没有困难需要帮忙的?”……每天,王松都马不停蹄地走村串户,为残疾人送去关怀和温暖。
每到一户残疾人家庭,他都会与残疾人及其家人亲切交谈,嘘寒问暖,询问他们的饮食起居、身体状况等,详细了解生活困难和需求。
3年时间,春风化雨。一次次上门探望,一次次雪中送炭,换来的是残疾人朋友真心的信任和好评。在很多残疾人朋友心中,王松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我们需要帮助,他总是一个电话随叫随到。”残疾人董明霞说,不管是取药看病、政策讲解,还是维修家电、打扫卫生,大家都总会想到王松,他却从无怨言。
军魂永不褪色
他用真情换真心
“本身我就是一名残疾人,我知道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所以更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他们生活更舒心、更便捷。”王松说。
家住旭东嘉景小区的旭光村村民冀学英,今年59岁。12年前丈夫不幸去世,紧接她又因中风偏瘫,无法行动。接连的打击,让她一蹶不振,甚至一度还有轻生的念头。
王松得知后,主动上门看望,并鼓励她树立生活信心,微笑面对困境。同时,主动帮她收拾家务,清洗空调。久而久之,冀学英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还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天气好时,还让王松背她下楼锻炼。
61岁的胡林凤,家住旭光村十组。因肢体残疾,行动能力丧失,日常生活不便,衣食住行全由家人照料。虽胡林凤住在偏远农村,来回将近20公里的路程。但王松仍隔三差五,骑着电瓶车上门看望。从各项惠残政策的落实,再到家庭无障碍改造,让她感受到了家人般的关心和牵挂。
去年,胡林凤发病需住院,丈夫一人实在搬不动她,便给王松打电话。接到电话后,王松二话没说,冒着大雨赶来帮忙送医。“每次遇到困难时,都多亏了阿松,他真是残疾人的暖心人。”胡林凤的丈夫感动地说。
记者手记
伤痛是人生最美的勋章
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挫折和困境,但是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模样。有人意志消沉、随波逐流;有人却能自强不息、突破自我。王松,从人生高光跌落低谷,他所思所想,不是自己该怎么办,而是如何在自己残疾后还能为国家、为社会做些什么。这种逆境中奋起的姿态,让人钦佩;这种始终心系他人的无私品质,更让人动容。记者跟随王松走访一户又一户残疾人家庭,每户都对他赞不绝口,每个残疾人朋友都对他信任且依赖。这些,是他用真情换来的最宝贵的财富。“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或许就是王松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