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条与老人有关的视频牵动人心。
11月23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一社区,工作人员告诉一名独自冒着寒风大雨到柜台交医保的老人:“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自己手机支付。”
而不久前,为激活社保卡,一名94岁的老人被抬到银行进行人脸识别,老人膝盖弯曲,十分吃力,实在让人不忍看下去。
94岁老人被抱起做人脸识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有2.54亿,占总人口的18.1%。
科技进步本是为了更好服务于人,如果为了一个技术指标而让老人受罪,岂非本末倒置?科技不会歧视老人,只是有人在借科技一刀切。
反思
技术不是便民意识淡漠的“挡箭牌”
人民日报客户端秦川发表评论表示,技术不是便民意识淡漠的“挡箭牌”。
新技术运用应提供更多选择,而不能简单做“减法”。网络支付、人脸识别等技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加强推广无可厚非。不过,在这些技术运用中,要充分考虑各群体的接受习惯和实际困难,特别是对那些缺少技术条件或者技能的人群,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应成为新技术运用的基本理念。
技术更不是便民意识淡漠的“挡箭牌”。在视频中,无论拒绝用现金交医保,还是把老年人被到银行激活社保卡,不仅背离情理,也明显不符合有关规定,这首先还是便民意识淡漠的问题。对老人群体,不能粗暴拒绝、冷言冷语,更不能人为制造麻烦,折腾他们。只考虑自己方便,不考虑公众方便,这样的服务提供者理应受到舆论批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龄化时代,希望我们的办事机构、窗口单位、服务人员都能多些换位思考,利用好数字技术,真正让老年人群体感受到服务的温度。
南方都市报发表评论认为,借智能技术“欺负”老人的案例,一起都不该再有。
即便有老人仍学不会使用或单纯不相信新科技,拒绝智能化产品,他们的习惯依然值得尊重,他们的需求也应当得到满足。
在年初的疫情猛烈增长期,曾有多起老人因无智能手机无法展示动态健康码而被拒绝通行的事件,亦有商场为老人单独开设入场通道,引来点赞。
构建服务型政府,建设数字化社会,应着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