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整本书阅读从《论语》》始
文章见李伟杰主编《读经析典》
《读经析典》好课云集:以语文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
秋季学期伊始,我面对着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年初审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发呆:怎么样在新高考旧教材的过渡期做一点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意义的事情?
我翻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些“学科核心素养”字眼上勾画,在“语文学习任务群”学分表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这两栏上圈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1个学分,18个学时。选择哪一本书来阅读?18个学时怎么分配?能否读完?读完如何评价?面对高一阶段每周只有五节语文课的学科任务安排,我该怎么落实好语文常规教学?
这一连串问题让我顿时有些发懵。
九月下旬,我参加上海圆创教育网络培训,听陕西特级教师李克讲到“名著是需要一辈子慢慢品味的”,又听他在讲“探索培养学生素养的作业布置方式”时专门介绍了“回归传统,用成语造句”法,我一下子茅塞顿开。我为什么不化整为零,让学生用阅读、摘抄《论语》并翻译、应用这个方法来阅读整本经典呢?
我立即与备课组长做了细致的讨论,重点分析了我校学生的学情。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相对较差,而且刚进入高中,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也比较欠缺,有时候教师上完新课后相应布置一点基础训练题或是阅读鉴赏类作业,他们只是相互把答案“借鉴”了一下,没有用心去思考。既然学生作业质量不高,我便决定少布置此类“死”作业,而是试图从引导学生阅读和研讨国文经典著作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加强其语言的积累与建构,提升其阅读思维能力,最终促使其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
从文本的经典性与篇幅的适宜性两方面考虑,我为学生选择了《论语》一书。而事实上这也正与必修一“名著导读”内容相承接。为此,我拟定了整本阅读研讨《论语》的计划:
一
选定读本
现今市面上刊行的《论语》版本众多,可谓参差不齐泥沙俱下。于是我为学生推荐了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中华书局版)和徐志刚的《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两个版本,供学生参考。译者学术功底扎实,出版单位工作严谨,因而这是两个可信赖的版本。
二
阅读安排
①学生按照《论语》的编排体例,每天课外选择一则语录做读书笔记,再利用每周的阅读课增读四则。《论语》二十篇计余则语录,通译本一般选录了余则,一学期即可读完。读书笔记要求:先摘抄原文,标注生僻字的读音;再用原文、译文对应的格式翻译这则文字;然后根据自己对语录的理解,写一段文字,能恰如其分地应用语录原句或重点词语。
②教师结合《必修》1“名著导读”部分,给学生上若干节《论语》导读课。
③本学期期中考试前开展《论语》经典语录背诵比赛活动;期末考试前,则要求每人写一篇字以上的读后感,并开展“我读《论语》”交流活动,分享阅读经典的收获,推荐读书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其余学期整本国文经典的阅读计划。
三
成果展示
学生分小组推荐读《论语》最佳应用范例、最佳读后感及研讨记录,汇编成文集。
根据这个计划,我指导学生读《论语》,做读书笔记。一个月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评出示范作业,学生评出的12份作业,书写整齐,用黑、红双色批注,应用句写得认真。我将这些作业制成图片,在全班展示,让同学学习借鉴,养成良好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这里,展示我班上三个学生的六则《论语》读译作业,与大家分享:
例1: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应用:君子不一定什么都会,就像“君子不器”。
例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译文:孟懿子向孔子询问孝道,孔子回答说:“孝道就是不要违背礼节。”
应用:看过一篇文章,有个人很有钱。每天忙着业务,过年过节都不回家陪父母。他给父母买了豪华别墅,可父母不愿去住,一直住在老家小院;他每个月都会给父母寄很多钱,可父母一直攒着没用;他父亲病了,他给医院请了专家,可他没有时间见父亲最后一面。直到父亲去世了他才明白,陪伴家人才是最好的孝,其实一个“孝”字不需要金钱的修饰;“无违”便是最好的“孝”。
例3: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讲的道理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
应用:物理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推论,有同学大呼不懂,但认真研究这些推论,都是由最基本的三个运动学公式而来,可谓“吾道一以贯之”。只要把三个公式弄懂,推论没不是小菜一碟儿?
例4:子曰:“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译文:孔子说:“贫穷与卑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摆脱不了。”
应用:精准扶贫是国家的政策,作为被扶贫者,应该自食其力,结合自身优势去找致富之路,而非等待别人的救济,“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例5:子曰:“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而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应用:史铁生在最好的年纪却失去了奔跑的能力。他曾一度堕落,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但他最终用双手在文学的世界里奔跑。“不患莫己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例6: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卫国大夫王孙贾来问孔子说:“与其谄媚奥神,不如来谄媚于灶神,这怎么说呢。”孔子说:“不是这样,如果违背天理,你要祭祀,要祈祷,你到哪里祈祷啊!”
应用:林清玄在《人间最美是清欢》中写道,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实在不是一个好做法,以四心处世,方平安喜乐;媚于他人,结果定会得不偿失。
细读三个学生做的这六则应用,我们会发现,这三个同学的语文作业可以分为三个档次。
例1是学生甲写的,他只是机械地摘录,应用时没有思考,也没有准确地把握文句的内涵。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但学生甲把文句意思理解反了。这是做得较差的作业。
例2是学生乙写的。他的应用举例虽不够贴切,但确实通过《论语》中的“无违”二字对“孝”有了自己的见解。绝大多数学生的作业就是这个水平。应该说,学生每次应用能完成到这个水平,日积月累,就会有收获。
最后四则的应用从课堂来,从生活来,从阅读来,表达简洁流畅,而且应用得恰如其分。后面四则应用的作者是我的语文科代表。我与她交谈时发现,她一直喜欢阅读,像余秋雨的《夜航船》、梁衡的《千秋人物》,她在初中阶段都读完了。她说,现在有自读《论语》这项作业,正好可以通过做读书笔记补一下文言基础知识,积累名言、丰富知识,所以特别用心。可见,长期的阅读积累和应用,的确对学生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生如此,幸事幸事,吾心安矣。
我想起李希贵校长在介绍一些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时说:“他们自己的阅读涵养、积累和感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
我记起山东高密某校长启动了语文教学的改革:把常规的语文课由每周6节,改成2节由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教材,4节由学生进入阅览室自主阅读。这场改革的成效是: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在潍坊市遥遥领先,而且带动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面对这一届接受新高考检阅的学生,我不敢妄言改革,也不敢把四节阅读引入课堂,但我想从指导学生整本阅读《论语》开始,让一些同学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形成人生的目标,拥有人生的财富。
钱理群先生说:“学生生活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生活的现实空间是相对狭窄的,而他的精神生活的空间却是无限广阔的。其主要途径就是读书。”“我们提倡阅读经典,就是因为这样你就可以和真正的思想、文化、科学、文学的大师对话,从他们那里直接吸取人类文明的精华,使自己在人生起点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占据精神的制高点。”
当然,阅读教学的路还很长。我想,以《论语》为起点,还需要制定三年的阅读规划,甚至还可以借助生涯规划课题,指导学生做终身阅读的规划。
我的粗线条规划就是,指导学生读完《论语》之后,要按散文、小说、传记、科学、美学等类别给学生推荐系列书目,让学生从每一类书目中至少选择一本书,制定阅读计划,做阅读笔记,互相交流、推荐,形成一个阅读圈、一条阅读链。
我相信,总有一滴水,能浸染一簇花蕊;总有一个词,能滋润一颗心灵。阅读的魅力就在于此。语文教师的引导也仅限于此。
周育英,湖北宜昌秭归二中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秭归名师,宜昌市李伟杰国学经典研究名师工作室成员,秭归县作家协会会员。
扫上方小程序码或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书店下单。特殊情况可联系小香店长(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