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年~年)

巫山大溪、巴东楠木园、秭归柳林碛、秭归朝天嘴、宜昌中堡岛等遗址发掘及抢救性发掘,证明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已经遍及三峡地区及长江中上游。

秭归县柳林碛“太阳人”石雕人像、秭归县郭家坝东门头“太阳人”纹石刻,均属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遗迹。

秭归县柳林碛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石雕人像

秭归县东门头“太阳人”纹石刻

公元前约23世纪

黄帝的孙子颛顼,姬姓。颛顼因辅佐少昊(黄帝长子)有功,封地在高阳。高阳氏后裔遍布华夏,包括三峡地区。爱国诗人屈原即高阳氏后裔。

殷商时期

秭归,为归国所在地。

周成王时期(公元前11世纪末~前10世纪初)

成王封熊绎以子男之田于楚蛮,建都丹阳(今秭归县鲢鱼山),周八里。

周厉王时期(公元前~前年)

楚封熊渠嫡嗣熊挚别居于夔(地理位置即今湖北省秭归县),作为楚的附庸,亦称夔国(《汉书》《后汉书》等作“归国”)。之后,楚王命熊挚为夔子,先治巫县,后治秭归。今巴东、秭归、兴山等地均属夔子国。

公元前(周襄王十八年)

秋,因熊挚后代欲脱离楚而独立,不祀楚之宗祖。楚成王派人责问,答曰:先王熊挚有病,祈于鬼神,未获赦宥,未能继承王位,已与楚无关。楚成王闻之大怒,令尹子玉(成得臣),司马子西(斗宜申)率师灭夔,虏夔子归。

△子玉灭夔后驻扎地,称子玉城,亦称夔子城(即秭归县香溪古镇)。

公元前(周安王二十五年)

巴楚征战,巴人在湖北秭归设“沔关”、四川奉节设“江关”、涪陵黄草峡设“阳关”,以防楚人进犯。这是长江上游航道上人为设关阻航最早记载。

战国后期

秭归称归乡。

公元前(周显王二十九年)

△爱国诗人屈原诞生于楚国归乡乐平里(今秭归县乐平里)。

屈原故里屈原铜像

公元前年(秦昭王三十年)

△秦兵攻克巫、黔中郡,占领归乡。

公元前年(秦始皇二十六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划分天下郡县,归乡县属南郡,县治江北卧牛山下(归州古镇)。

公元前33年(竟宁元年)

△汉置秭归县(古归乡、归国)。

△南郡秭归(今兴山县)人王昭君和亲南匈奴。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王襄之女。汉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选美,昭君以南郡民间女子首选入宫。

昭君故里王昭君雕像

公元29年(建武五年)

△汉将岑彭南击夷陵田戎,追至秭归。

公元33年(建武九年)

田戎率任满、程汛及数万精兵,从江关(白帝城对岸)顺流东下,夺回秭归、夷陵,据荆门山、虎牙山(今猇亭),搭起横江浮桥,以拒汉军。

公元36年(建武十二年)

△光武帝刘秀命大司马吴汉率南阳兵3万人,取道秭归进击白帝公孙述。

公元年(永元十二年)

闰四月,西陵峡内秭归青滩山崩,死百余人。崩石填江形成险滩,航行困难,东汉史书始称“新滩”。

公元年(建安十四年)

△刘备部将张飞屯兵秭归。

公元年(建安二十四年)

△汉中王刘备命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

△关羽荆州败,东吴陆逊取宜都、秭归、巫县。

公元年(章武元年)

七月,蜀伐吴。蜀军进入秭归卧牛山下筑土城(归州古镇)。

冬,蜀吴峡江对峙,蜀军坚守秭归以上。

公元年(章武二年)

正月,刘备抵秭归,亲率大军东进,蜀吴于猇亭相持数月。刘备自猇亭败回秭归,集合散兵。

公元年(魏嘉平三年)

△魏主曹芳遣新城太守陈泰攻打吴国之秭归。

公元年(永安三年)

△吴分宜都,立建平郡。建平郡治设于秭归东南85里(今茅坪),筑城置戍,辖秭归等4县。

△吴分秭归北部置兴山县,高阳城为县治。

公元年(泰始八年)

九月,吴西陵都督步阐据城降晋。吴将陆抗率师攻步阐,分兵拒晋军。晋巴东监军徐胤东下秭归,击建平郡以救步阐。水军都督留虑在秭归迎战徐,阻其出西陵峡与步阐会合。

公元年(咸宁五年)

冬,晋将军王濬、唐彬伐吴,率万名水军、千条战船由益州浮江东下,晋军下夔门,一举攻克丹阳(今秭归),擒获吴丹阳监军盛纪,向西陵峡进军。

公元年(太康元年)

春,晋灭吴,将吴之建平郡并入晋之建平郡,郡治巫县(巫山),辖8县(巫县、建始、北井、泰昌、信陵、秭归、兴山、沙渠)。

公元年(永和四年)

△东晋常璩开始编撰《华阳国志》,约7年完成(约公元-年)。《华阳国志》有大量三峡历史、地理、人物记述。

《华阳国志》宋代刊本选页

公元年(太元二年)

△新滩山崩,造成峡江航道阻塞。

公元年(景平元年)

△分秭归县江南西部入归乡县。

公元年(元嘉十四年)

△盛弘之在荆州为官时作《荆州记》(此时间乃清代曹元忠认定)。《荆州记》记述:“宜都西陵峡中有黄牛山,江湍纡回,途经信宿,犹望见之。……”

盛弘之《荆州记》明清刊本

公元年(南北朝宋大明元年)

△秭归人向光侯率众起义,自立为王,纵横峡、川多年。今秭归境内有向王山、向王庙遗址。

公元年(北魏延昌四年)

△郦道元从东荆州刺史卸任归家,潜心著述《水经注》。《水经注江水三峡》描述了长江三峡壮丽山川。

《水经注》刻本(网络图片)

公元年(梁普通六年)

△置归乡县为信陵郡。

公元年(建德六年)

二月,周武帝改秭归县为长宁县,置秭归郡,领长宁、乐乡2县。

公元(开皇三年)

十一月,废秭归郡,复改长宁县为秭归县,隶乐乡县。

公元年(武德二年)

△改信州为夔州。改夷陵郡为陜州(一作硤州)。置归州,辖秭归、巴东二县。归州州治与秭归县治卧牛山下同城(归州古镇)。

公元年(贞观十七年)

△兴山县治由高阳城移太清镇(秭归县茅坪古镇)。

公元年(天授二年)

△兴山县治由太清镇迁古夔子城(秭归县香溪古镇)。

公元年(天宝五年)

△发现秭归香溪玉虚洞。

秭归县玉虚洞

公元年(元和十五年)

△归州刺史王茂元在州城东5里屈沱首建屈原祠,作《楚三闾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

公元年(乾符四年)

△唐僖宗时,宰相萧遘捐资,在秭归叱滩修建黄魔神庙。归州司户参军袁循作《紫极宫黄魔神庙碑记》。

公元年(光启元年)

正月,荆南军将领成汭(更名郭禹)叛变,陷归州。

公元年(天祐三年)

二月,前蜀王建遣养子王宗阮攻归州,俘守将韩从实。

(未完待续,文中如有错误、遗漏,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谢绝其他账号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