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6月6日讯(记者王功尚摄影记者王永胜通讯员郑家裕)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这首流传甚广的童谣,包含了各地端午节的大部分习俗。秭归县是屈原故里,这里“端午比年大”,端午习俗历史悠久,形式独特。

所有的重大活动中,屈原像都是民众敬仰和祭拜的对象。现今人们最熟悉的屈原形象,是那座峨冠博带、低头沉思、顶风徐行的屈原铜像。其实,这座铜像还有个石膏材质的“孪生兄弟”,秭归还有明代嘉靖年间的屈原石像、跨越海峡落户台湾彰化的铜像……这些屈原像的背后,都有怎样的故事?

凝眸山河守望乡土

老教师拂拭屈原像30年

6月1日上午,秭归县城夔龙山庄三楼,县文联主席周凌云的办公室书橱里有一尊屈原木雕像,雕工精细,栩栩如生。

周凌云介绍,这是本土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青年木雕艺术家刘志华的作品。周凌云对屈原文化情有独钟,先后以屈原出生地乐平里村为主题,出版了《屈原的村庄》等两本散文集。

周凌云说,秭归人深深地爱戴着屈原,全县有不少屈原像,其中县城的四所中小学就有五座屈原像,包括铜像、石膏像和木雕像。这些屈原像,曾迎接过许多重要人士和文化名人的参拜和瞻仰。

“在县城凤凰山的屈原祠里,存有目前最高、流传最广的屈原青铜像,以及镌刻于明嘉靖年间的最早屈原石像”,周凌云掰着指头如数家珍地介绍,在屈原镇乐平里村的屈原庙大殿,有一尊和屈原祠青铜像同样大小的石膏像,庙内厢房里,还有一尊高约1米的小石膏像。庙外树下,则立着当地政府新铸造的一尊屈原青铜像。

在乐平里村,退休小学老师徐正端老人义务守护屈原庙30年的故事,已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传奇。

徐正端老人于今年正月初一去世,享年90岁。其子徐贪德介绍,老人生于年,一直在村里小学当语文老师,年退休后住进屈原庙义务守护,此后从未离开过。30年来,徐正端每日洒扫庙宇、开门纳客、吟唱诗歌,他拂拭屈原像,不使染尘埃。

低头沉思顶风徐行

屈原铜像曾三易其稿

屈原祠坐落于秭归县城凤凰山南麓,面朝三峡大坝,背山临水,得山河之胜。大殿中安放着一座青铜屈原像。周凌云回忆,这座铜像是由湖北美术院著名雕塑家王福臻设计的。

秭归县博物馆文博馆员付珺介绍,青铜像高3.92米,袍袖长5米,总重3吨,是我国最大的青铜铸像之一,加上基座,铜像通高6.42米。

自年以来,每年的端午国际文化节期间,屈原青铜像都要在盛大的活动期间接受五湖四海的参观者、祭拜者的瞻仰。

王福臻老人于年去世。他的儿子、著名雕塑家王昇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设计屈原铜像,王福臻翻阅历代屈原史料、画像资料,最后的主要依据是明代陈洪绶绘制的屈原像。

王福臻生前曾透露,他设计屈原雕像,主要是在精神气质上下功夫,突出诗人形象,体现其忧国忧民的情怀。王福臻三易其稿,才最终定稿。王昇说,小样定稿是石膏像,高80公分,由湖北省美术馆收藏。年8月15日,屈原铜像安放于秭归老县城(位于归州镇)屈原祠,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

周凌云透露,当年还造了一尊一模一样的石膏像,与青铜像像堪称“孪生兄弟”,正是30年来由徐正端老人所守护、拂拭的那座。原秭归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方津凤介绍,年,秭归县还曾赠送给台湾彰化市宝廍里屈家村一尊1.8米高的铜像,也是根据这座铜像等比例缩小铸造的。

浓眉大眼双耳垂肩

最早的屈原石像很“富贵”

秭归本土诗人、屈原文化研究者郝明月说,王福臻先生设计的青铜像和石膏像获得了广泛认可,但国内外现存最早的屈原像却是一尊石像,也藏于屈原祠内。

付珺介绍,石像镌刻于年(明代嘉靖十六年)三月,高1.12米,重多公斤。石像基座一侧有铭文,明确记载石像的来历。

据归州镇桐油坨的老人传说,曹端福是当地一个船主,有一次他带妻子和四个儿子驾船去宜昌,木船在归州叱滩失事,船毁货淹,一家人被江水卷走二十多里,在兵书宝剑峡才被人发现并救起。一家人被救上岸后,曹端福见此地有屈原大夫庙,心想定是得到了屈原大夫的保佑。因此,他出资雇请匠人陈伯伏刻了这尊石像。

石像最初就安放在兵书宝剑峡的屈原大夫庙内。上世纪六十年代遗失,七十年代末被《话说长江》摄制组人员发现,年移入屈原纪念馆,年初陈列在凤凰山屈原祠内。付珺说,目前该石像藏于祠内维护,没有开放参观。

郝明月介绍,这尊石像所塑造的屈原浓眉大眼、两耳垂肩、面带微笑、双手平抱胸前,与现在为大家所广泛接受的屈原青铜像形象区别较大,看上去是“很富贵的样子”,堪称一尊“佛”像。

情感纽带跨越海峡

铜像落户“屈原后裔村”

在海峡对岸的台湾彰化市景观公园内,立着一尊青铜屈原像。作为亲历者、见证者,周凌云介绍,这尊铜像由秭归县赠送,受赠方是素有“屈原后裔村”之称的彰化市宝廍里屈家村,这也是从秭归“走出”的跨越距离最远的铜像。

赠送屈原铜像事宜的执行者、时任秭归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方津凤说,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屈原为纽带,秭归和台湾彰化方面交流增多,而屈家村屈子后裔有常年祭拜屈原的习俗。

年,周凌云和著名画家汪国新等文化人士赴屈家村,考察了该村情况和祭祀屈原活动习俗。他们发现,当地太和宫将屈原作为“水神”供奉,这个屈原是个红脸,和秭归的屈原青铜像形象差异较大。

经过研究,秭归方面萌生了赠送一座屈原铜像的想法。因为太大的铜像不好通过飞机运输,最后决定用屈原祠铜像等比例缩小,送一座真人大小的铜像。

年夏天,新铜像在宜昌铸造成功。像高1.8米,重近公斤,材质为黄铜。

年3月,该铜像由宜昌运至武汉天河机场,搭乘台湾复兴航空的班机飞抵台北,再运到彰化。5月,第九届台湾湖北(武汉)周期间,两岸有关人士在彰化景观公园举行了盛大的铜像揭幕仪式。

当年及其后,湖北省、宜昌市多任领导曾赴台参观这座铜像,台湾诗人余光中、郑愁予也曾多次参拜并参加诗歌活动,这里也成了当地民众参拜、观光的景点。年过花甲的屈家村后裔屈素冠说,屈原是我们的先人,他的铜像在彰化安家,我们也有了一个精神家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