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特殊的抗疫“会师”。3月2日,疫情发生以来的首批大宗秭归脐橙,通过阿里巴巴紧急打造的数字供应链,首次输出湖北。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仍在把大量应急物资及生活物资持续输入湖北。在新冠疫情发生后,阿里迅速打响抗击疫情与复苏经济两场“战役”,不仅捐钱捐物,更不断输出数字化能力。
1月25日以来,阿里全球采购口罩,上线“防疫直采全球寻源平台”,截至2月13日,已采购超过万件医疗物资,送往武汉和其它受疫情影响的地区。
2月10日以来,阿里扶助商家20项措施陆续落地,其中,爱心助农计划提前在2月6日启动,截至3月5日,淘宝天猫已为全国农民售出1.8亿斤滞销农产品。
数字技术驱动战疫创新:健康码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电子通行证,学校“云开课”,工厂“云复工”,农民“云销售”……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断言,疫情之后,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图说:海南阿里火龙果数字基地,农民用手机“种菜”。
中国人对数字经济浪潮的热情无与伦比,但农业仍是最大短板。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年)》,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工业、服务业、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8.3%、35.9%和7.3%。
不过,面对疫情带来的特殊困境,数字技术凸显了它的独特优势。一个月以来,阿里巴巴已为超过20个省份的农民实现复工并开通农产品销售专线,包括难中之难的湖北。
秭归,恰好是首个阿里数字农业基地所在地,年揭开面纱的亩脐橙果园,“无人种植”全智能化,从生产到销售全链路数字化。当年,即有近家电商在阿里销售秭归脐橙。底子好,秭归脐橙率先出湖北,也就不难理解。
到年10月,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成立时,这样的数字农业基地在全国已达个。统领阿里经济体助农的“亩产一千美金计划”,也从以农村淘宝为代表的农产品电商,全面转向打造数字农业。
阿里经济体还特设农业办公室,来统筹20多个业务构成的数字助农网络:阿里云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数字化生产;菜鸟智慧物流网络助力数字化流通;蚂蚁金服网商银行提供数字化金融;淘宝天猫及盒马等则构成线上线下数字化销售矩阵。
上述四种数字化能力,不仅形成数字农业的链路闭环,更成为新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尽管疫情猝不及防,但阿里数字助农网络已在丰收节、双11、年货节接连演练,具备“联合作战”经验。
只用2天,出省电商通道近乎瘫痪的海南,就搭起第一条数字供应链。背后是在政府支持下的分工协作:数字农业组织产区农民采摘、分选加工,并负责分销;天猫生鲜组织商家在线采购和销售;菜鸟则联合物流伙伴打通全国物流专线。
图说:海南乐东,第一车哈密瓜重新销往全国。
截至3月2日,淘宝已售出超过1万吨海南滞销农产品。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先后给阿里巴巴发感谢信,此后还有辽宁省东港市商务局、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政府、黑龙江省明水县政府,等等。地方政府除了表达谢意,还有期待:希望携手阿里巴巴助推当地农业的数字化转型。
官员付诸实际行动,例如参与疫情期间最火爆的直播带货。整个2月,北至黑龙江呼玛县、南至海南三亚,20多位县市长走进淘宝直播间。山东惠民县委书记更带着全县上千名干部面对手机卖力吆喝。淘宝刚把3月份确定为“春播月”,预计参与的县市长将超过位。
玩法令人眼花缭乱,实则阿里已将各种数字助农能力转化为操作方案,“开放、灵活、即插即用”。例如,“县长+网红”,一直是阿里帮扶贫困县的标配。
就像阿里旗下所有跨境电商一夜之间变成全球直采口罩渠道,几乎所有业务也都能找到自己的助农连接点:在支付宝蚂蚁森林种树的网友一天卷走万斤农货;跟天猫精灵说“你好”的家庭主妇一周买走30吨鸡蛋水果;钉钉可以用来“云品控”;阿里云和乡村事业部的县域乡村疫情监测云屏,超过个县在免费用。
首批秭归脐橙,上架淘宝销往全国,并发挥聚划算的营销爆发力;另有一部分去往武汉的盒马店。疫情发生以来,在武汉的18家盒马店和饿了么,医院和医疗队免费提供一日三餐,保障武汉市民生活同时也积极对接滞销农产品。
图说:江西,竹笋村播连线品牌做直播。
真正的主角——农民,并不完全被动。疫情发生后,各地自发涌现上万个蔬菜大棚“直播间”,2月15日史上规模最大“村播日”,1万名农民主播集体开播卖菜。
数字化能力,要真正长在农民身上。换作农民听得懂的语言: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年初,淘宝启动“村播计划”,到年底,平台农民主播已超过5万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