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秭归移民三则故事

文/王明清

故事之一:搬迁先锋

深夜时分,王先方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当时他作为秭归县民意村老党员、村主任,在为葛洲坝库区搬迁移民发愁:秭归山清水秀,桔橙飘香,山歌缭绕,从这儿搬出去多有不舍,但国家搞建设也必须支持,不过像姑娘娃出嫁一样要找个“好婆家”。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就搭车来到原枝江县云盘湖公社平湖大队实地考察。眼前虽然是湖区,有芦苇,有野鸭,但空旷地带多,可以开垦新家园。他欣然选择到了搬迁地。然而,当他开动员会介绍情况时,底下议论纷纷,牢骚话接踵而来,更有老人抛出“死都要死在山里”的狠话。但王先万不急不躁,要他们回家冷静想一想。而他却带领党员干部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做起工作来。鞋子跑烂了换一双再跑,嘴皮磨破了喝口水接着说,终于用真情实感打动了人心,做通了90个移民搬迁户的思想工作。年7月,民意村第一个从库区整体搬迁,被人们传为一段佳话。

故事之二:贴心大哥

有这样一群移民,葛洲坝工程即将动工时,他们千里迢迢、扶老携幼迁入原枝江县云盘湖公社农兴大队。看到的是一片荒凉的湖区,芦苇蒿草荡漾,周围烟雾弥漫。当地血吸虫病传闻四起:湖区钉螺多,钉螺滋生血吸虫,患病后叫它“烧肌骨病”。症状是全身发冷,四肢无力,肚子鼓得像青蛙,身体浮肿,到了晚期便破皮流水,面黄肌瘦,只剩几根骨架,人无法救回来,听得人胆颤心惊。移民们回忆:“当时多亏了姚大哥呀,是他待移民像亲人,轻言细语与我们拉家常,关心衣食住行,还告诉我们钉螺可灭,医院,血吸虫病也可治疗,消除了心中疑虑。”他们说的姚大哥就是农兴大队党支书、老党员姚永江,他组织劳力搭建工棚临时安顿移民,及时召开党员会、村两委会进行商议,耐心做好农户思想工作,把空闲农田划拨给移民种植蔬菜、玉米,并安排党员干部手把手地传授种植技术;村里还投入资金建房修路筑桥,大力发展渔业蔬菜等产业,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移民们亲切地称他为“贴心大哥”。

故事之三:致富能手

人生就像一个万花筒,可以变幻各种各样的颜色。宋发明小时候既调皮又有点子,是秭归泄滩一带的孩子王,小伙伴们都爱跟着他玩。他思维活跃,能说会道,不怕吃苦,敢想敢干,这些特点在他以后的人生中得到充分展现。他随父母搬迁到原枝江县云盘湖公社高峡大队后,曾扛过包、挑过沙石,脚上打出血泡,肩膀上磨出老茧,他不哼叫一声;但暑假卖起冰棒来,那叫卖吆喝声却特别响亮。改革的春风让他悟出了“穷则思变”的道理。他贷款五千元开始做生意,起初是烧电焊,做早点,接着经营商店。他起早摸黑,不断学习经营之道:见人面带笑,吉言随口到,服务讲诚信,货好价不高。后来扩大规模,经营副食百货批发店。冬去春来,宋发明在商海中摸爬滚打十几年,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为当地致富能手。他富了不忘乡邻,乐意扶贫帮困。他也因此入了党,并被推选为村主任、党支书,承担起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重任。他与村干部一道抓项目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发展实体产业,挖掘移民文化,将平湖村建设成美丽富饶的移民村,他也逐渐成长为党员干部的优秀典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