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因地制宜、守正创新,探索“文明实践”新模式,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以文化人,开展“六小”村落文化建设
为有效解决农村山大人希,居住分散,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村民会议难召开,村民意见难统一,矛盾化解不及时等问题,秭归县结合“幸福村落”创建,探索开展“六小”村落文化建设,变“大水漫灌”为“涓滴细流”,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小处着手,借势推进。在“幸福村落”创建中,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趋同、群众自愿、规模适度”的原则,将全县划分为个村落。以村落为单位,开展“六小”(建设小院坝、配备小设施、设立小场所、开辟小墙壁、组织小活动、培育小队伍)文化建设,确保群众议事有场所,娱乐有地方,健身有器材,宣传有阵地,活动有组织,指导有人才。
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秭归县文化、乡村振兴、发改等部门密切配合,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倾斜一定文体设施,积极支持“六小”村落文化建设。县直各单位加大结对帮扶力度,确保联系村村落文化建设顺利达标。各乡镇、各村按照“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村落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培育人才,高效推进。出台《秭归县村(居)文化管理员管理办法》,全县共选聘村级文化管理员名。大力实施乡土“文化能人”培训工程,先后组织数百名农村文化能人参加业务培训。据统计,全县共培养民间艺人人,民间文艺队68个。
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添彩美丽乡村
针对农村一些村民中存在的“等靠要”“脏乱差”“不孝道”等问题,秭归县探索开展“立壮志、改陋习、树新风”活动,以“文明乡风”添彩“美丽乡村”。
“五志”并立鼓士气。通过政策大宣讲、氛围大营造,倡导立“致富奔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奋发上进、向善向美”等五大志向。组织万名党员干部开展“大走访大宣讲”活动,帮助群众从思想上强信心、精神上斩穷根。发放《乡风文明手册》、“中国好人”秭归榜漫画10万份。开展“我的脱贫故事”等征文活动,采取“文艺+”方式进村巡回宣讲。
改陋习扬正气。通过柔性引导、刚性约束,改变“大操大办人情风、好吃懒做等靠要、忘恩负义不孝顺”等陋习。开展“立村规、唱村歌、展村史”活动,个村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和道德理事会,推行孝道“红黑榜”,引导村民改陋习、树新风。
通过文化涵育、典型选树,倡导树立“忠、孝、勤、和、诚、洁、德、礼、俭”等九字新风。目前,已评选“忠贤之家、孝亲之家、勤劳之家”等9类个示范家庭。创作《扶懒汉》《驻村干部》等一批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进村巡演,以文化人。
服务精准化,打造文明实践新样本
秭归县聚焦“谁来做”“怎么做”“做什么”,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建设秭归样本。
完善“四级设置”,组织体系立体化。该县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乡镇/县直部门、村分别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分中心、站。同时,在县、乡镇/县直部门、村分别建立志愿服务总队、支队、分队的基础上,在个村落建立志愿服务小队。目前,已组建1个志愿服务总队,个志愿服务支队,个志愿服务分队,个志愿服务小队,注册志愿服务人员5万人,开展户帮户、亲帮亲、邻帮邻。
运用“五种模式”,志愿服务精准化。“规定+自选”服务并重,“城市+乡村”并举,“线上+线下”并推,“点单+派单”并用,“集中+分散”并行。在县、乡集中组织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上,村、村落和县直部门以“村落夜话”“屋场会”等形式,将志愿服务小活动送到群众身边。
开展“六大活动”,实践内容特色化。深入推进以讲活科学理论、讲透形势政策、讲明科技法律、活跃文体活动、传承优秀文化、涵养文明乡风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三文”六大活动。充分运用该县“幸福村落”创建、“立壮志、改陋习、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农闲45分钟”百姓微宣讲等工作基础,坚持“送服务”和“种服务”相结合,组织植树造林、交通秩序整治、办证进村(社区)等志愿服务,开展送免费“小医疗”、送生活“小科学”、讲文明“小故事”等实践活动。
坚持“八有标准”,工作推进规范化。立足“点上突破、面上铺开”,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所有示范点建设都做到“八有”,即有制度规范、有专兼人员配置、有功能完善的阵地(场所)、有统一标识标牌、有规范操作流程、有多支志愿者队伍、有常态化的实践活动、有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常态长效。
(责任编辑:景远)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