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县,其县城跟屈原的人生经历一样“饱经风霜,历经沧桑”,先后搬迁了7次,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极其少见的。这个县是?
这个县就是秭归县。之所以叫秭归,来源于《水经注》中,“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秭”由“姊”演变而来。
秭归县是湖北省宜昌市的一个下辖县,位于湖北省的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大坝库首。东与夷陵区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接壤,西临巴东县,北接兴山县,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36.4万。
秭归的县城为何会搬迁7次之多?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就设立了秭归县。但最早的秭归县城却是到三国时期,据说是刘备在蜀汉章武元年(公元年)首筑秭归县城。
第一次搬迁是在南宋端平三年(公元年),为了躲避蒙古军队的入侵,首次迁州治于江南曲沱。五年后(年),再迁至新滩。迁到新滩仅一年时间又继续东迁,即年东迁到白沙南浦。
洪武初年(年),归州开始回迁。洪武四年(年),治所迁往长宁,即楚王城(在江南楚台山下)。嘉靖四十年(公元年),由于多日大雨,冲毁了位于楚台山的州治所,于是在次年(公元年)迁回江北。
这六次搬迁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一是为了躲避战乱,二是因为县城选址不当,才导致秭归县城搬了搬去。
最后一次搬迁发生在年,因为三峡工程的修建,秭归县城再次搬迁,由归州迁往如今的茅坪镇。
一个县城前后搬了7次,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罕见,在世界历史上也很罕见。
秭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提到秭归,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呢?当然是屈原啦,秭归县是屈原的故乡。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在早年的时候,屈原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得以施展他的抱负,但后来受到排挤和打压,先后被流放到汉北和沅湘流域,抑郁不得志。
公元前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得知这一消息后,屈原怀着极度的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通过祭拜、赛龙舟、吃粽子等方式来纪念屈原,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端午节文化。
除了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秭归还有丰富的物产。当地盛产屈乡丝绵茶、板栗等,特别是脐橙享誉中外,具有多汁化渣、酸甜适度、富有香气的特点。
从先秦时起,秭归就是著名的柑橘产地,被誉为“中国脐橙之乡”。你喜欢这样的秭归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