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起,湖北建筑企业开始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序复工复产,为确保员工顺利到岗务工,各企业推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并梳理了几家企业的经验。
“点对点”包车接送,有速度更有温度
3月20日,鄂州S(鄂州机场快速通道)项目现场,80多名工人正在进行桥梁主体结构桩基施工。“首批返岗的名工人已进场,正在加班加点抢工期”,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项目经理李春言说,项目全长21.1公里,涉及2座桥梁建设,须在4月底汛期来临之前完成桥梁下构施工。
这是鄂州市临空经济区首批复工项目之一。3月10日,通过复工审批当天,5辆“复工号”专车从鄂州出发,兵分多路,有的前往宜昌、鄂州梁子湖及周边等地区,有的前往河南信阳、江西九江、安徽六安等省外集结点,两天内接回的建设者即满足了复工需求。
据了解,在复工准备期,中建三局就与劳务分包密切联动,按高中低风险来源地对工人分类造册,提前对其身体情况进行摸排,核验相关健康证明和健康码后,在线上办理准入手续。
接送过程,则采取管理人员跟车监督、对每辆大巴车进行严格消杀等措施防范风险。“我们上车、下车,都要量体温,20个座位大巴只坐了10人,大家互相错位、带着口罩,尽量都不说话。”3月18日,中建三局荆门国道改造项目的工友王师傅,乘坐项目安排的大巴车,从重庆平安抵达荆门。
李春言介绍,工人抵达鄂州第一天,由入场接待小组对其信息一一登记复验,并发放床上用品三件套、口罩等物资,送至集中宿舍实行封闭管理;第二天,所有工人须接受CT、核酸检查,待结果出来后,合格人员方可进场施工。
“施工现场也采用‘点对点’模式,工人从宿舍到各自施工区域都由项目部安排车辆统一接送。我们还给工人配置了袖标,带黄色袖标的人员只能在生活区、施工现场活动,带红色袖标的人员才能外出采购物资。”李春言说。
减少聚集增加储备,防疫生产两不误
3月20日中午,由湖北工建医院金缸城院区项目部食堂外,约10名工人正以间距1.5米的距离排队取餐,每人所站的点位以黄线标明,清晰醒目。
“今天上岗的有近70名员工,我们按10人左右分成几个小组,分批次从前门进,后门出,鼓励员工取餐后各自回宿舍分开就餐。”项目负责人徐炜说,该项目工人已到岗近三分之一,以前6人一间的宿舍仅安排2人居住。
据了解,该项目部还配备了专门的防疫员,每天严格执行湖北省近期发布的《房屋市政工程项目复(开)工及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如对施工现场、办公生活区域及其他活动场所,清洁通风和消毒杀菌不少于2次,对所有管理人员和工人体温测量不低于2次,不少于14天。
徐炜透露,由于未能赶在武汉关闭进出通道前回汉,他在项目上度过了春节,至今未离开过秭归。项目部为复工生产筹备了个口罩、升84消毒液、升洗手消毒液、6台电子测温仪、3电动喷雾器台、0双一次性防护手套等疫情防控物资,能保证近一个月的使用。“一是我们动手快,疫情初期就把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市场摸排了一遍,能买的都买回来,二是医院,在防疫物资上也有一定的支持。”
在生产资料方面,项目所需要的钢筋、门窗、模板等主要由宜昌本地供货商供应。准备复工前,徐炜已经与他们一一对接供货信息,均得到了肯定答复。
在十堰,3月11日上午,湖北工建商混公司员工近乎全员报到。5天后,根据项目施工需要,该公司医院疫情防控污水处理应急项目供应商砼。
公司总经理陈国银表示,医院是十堰市新冠肺炎患者收治点之一,该污水处理项目是疫情防控重点工程。作为十堰市内唯一的国企商砼公司,他们全力配合项目建设,目前已储备的原材料可保证15天的使用,随着上游供货商复工后生产状态渐趋饱满,货源将更加充足。
3月18日,由中建三局城市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投资的黄冈管廊项目顺利复工。项目经理张泽勇告诉记者,项目采用目前全国最大的直径的顶管进行施工。这是一种预制管,春节前他们已为复工储备了20天的生产需求量。项目所需的钢筋、混凝土也已有15天的储备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倩倩通讯员李健向延昆沈年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