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出发,一路往西,山路十八弯,秭归县梅家河乡藏在大巴山的余脉深处。
“集镇和你印象中的不一样了,来看看吧。”梅家河乡党委书记孙莉发出邀请。印象中,那是个灰头土脸的乡镇,街面凌乱逼仄,房屋损毁破败,到处是乱搭的电线,见缝插针停放的车辆。现在有什么不同呢?
3月30日,雨后初霁,笔者应邀走访了梅家河乡新集镇。
秭归梅家河乡全景(陈训钊摄)
绘浓生态底色刷新梅乡颜值
拐过一道弯,行驶到红梅路,迎面是新修的休闲广场,新移栽的大型红梅树花期已过,正待发芽,遒劲的枝干指向天空,在一派水墨色的乡村里,像一幅写意的图画。
以梅树为中心向外辐射,是规划统一的民居,这里是“红梅园林小镇”的核心所在。
趁着天气放晴,宋发元正在庭院里给种植的花花草草修枝,花树绿叶萌发,欣欣向荣,去年栽下的映山红已经打满了骨朵,蓬勃待绽,一派春光旖旎。
“自今年开始,我们将组织开展鲜花达人比赛、最美庭院评选,现在集镇上的居民都比着栽花种树。”孙莉说。梅家河乡通过开展集镇环境清洁、合理美化庭院等行动,引导集镇居民提升环保意识,种植花卉盆景。现在,集镇统一种植红梅、玫瑰、月季、海棠、三角梅、茶花、紫薇、桂花、樱花等花苗余株,大丽菊、百日草绿地余平方米,摆放临街大花箱余个,将浓浓的乡愁注入氤氲的花香。
同时,集镇完成统一规划布局,注重整体“颜值”的提升。通过集镇房屋外立面维修加固,统一风格设计、统一原料施工,完成集镇房屋外立面风格装饰、花篮安装。全面实施集镇道路黑化、亮化、绿化工程,新建政府宿舍楼停车场鲜花走廊、龙坛新村转盘及居民点至龙坛沟鲜花走廊米,新建花坛5处,安装实木门店招牌95块,配套仿古灯笼余个,新安装太阳能以及运动元素景观灯余盏。
徜徉小镇,一片田野,一座青山,一墙花树,几缕花香,步步兼景,处处惊喜。
集镇居民为自家庭院种植的花草浇水(陈训钊摄)
优化功能布局强化基础建设
疫情形势向好后,集镇居民每天傍晚都会到红梅路休闲广场上去走一走,“过几天应该可以跳广场舞了吧。”现在还不允许群众聚集,很多广场舞爱好者怀念着村民在一起跳舞运动的美好时光。
集镇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后,为进一步健全和优化集镇功能布局,对鲁琼、鲁建新等人的老旧土坯房实施了拆旧改造,同时对原来的粮店仓库,部分临街占道的商铺、危房等进行了拆除。在全县率先探索农村公租房模式,创新修建农村公租房,目前主体已完工,即将投入使用。新建了4处文体广场和2处公厕,集镇容量进一步扩张,也保证了居民休闲娱乐所需。
为改善乱停车的现状,乡政府新建综合物流运输服务站、龙坛新村、政府宿舍楼停车场3处,规范道路停车区域,提供免费停车位余个,街面上整洁有序,干净清爽。
“最主要的,是集镇首次系统全面推进了市政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成了集镇雨污水管网、电缆沟、消防管网、路肩石、人行道青石板铺装,全面实现了集镇弱电线路入地。”孙莉自豪地介绍。原来被电线割裂的天空一望无垠,以前污水横流街面的场景不复再现。集镇上安装了监控和抓拍系统,进一步加强交通秩序规范,监督文明出行,也记录下小镇朝暾夕月的变化。
改造后的小镇民居(陈训钊摄)
共建共治共享提振文明乡风
乡村之美,要有颜值,更要有内涵。美在耐人寻味的一景一物,更美在动人心弦的文化浸润、文明乡风。
漫步于梅家河乡集镇,绿水青山的雅致墙绘、典雅古朴的美丽庭院、充满诗意哲理的楹联随处可见,赏心悦目之余,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迎面而来。疫情期间,村民往来保持距离,拱手见礼,说话轻声细语,客气亲热,眼里满是流淌的笑意。
“无论是回乡的,还是常驻的,大家都能遵规守纪不添乱,”梅家河乡乡长卢胜伟介绍,疫情防控初期缺少人力、物力,乡、村两级组织发出志愿者招募令,其中谭家岭村一天时间就有28人报名。随着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的推进,不断有村民捐款捐物,爱心蔬菜、水果、生猪等物资,凝聚起梅乡人民抗“疫”的决心和信心。
集镇建设人人参与。疫情防控阶段,村民们自发将“夜话”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大家通过村落夜话加强沟通交流,村民共提出建议23条,解决问题35个。”卢胜伟说。
集镇居民坐在美丽的庭院外晒太阳。(陈训钊摄)
村民共同商定集镇公约,每家每户都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倡导“垃圾分类”,积极响应文明时尚新生活。政府铁拳整治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丢乱扔等陋习,引导全民共同守护美丽家园。组织“最美儿媳”“最美庭院”“最美乡贤”等“最美”系列评选活动,营造出人人争先向善向美的良好氛围。
立足本地的自然生态优势和青山绿水资源,梅家河乡集镇的发展潜力正被逐步激活,“环境改善了,村民干劲也更大了,下一步要更多地思考带着大家阔步奔小康。”展望未来,孙莉劲头十足。(向红梅陈训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