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徐本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肥皂30分、大袋洗衣粉50分、大米80分……”这是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中阳坪村爱心超市的积分兑换明细。银行存折大小的积分卡上,记载着村落公约、积分细则等内容。

中阳坪村是典型的山区村。近年来,该村探索“幸福村落”建设,把行政村优化为8个村落,通过划小自治单元,充分调动村落理事会和村民的创造性、主动性来共同参与村落自治。

该村“两委”通过和村民商量,尝试通过积分制管理的方式来助推“幸福村落”建设。村里成立了爱心超市,每年由爱心企业捐赠一批物品。根据村民参与村里公益事业的多少进行积分和物品兑换。

“通过积分兑换,村落理事会和老百姓的公益心得到了很好激发。”中阳坪村第二村落理事长姚兴文说,通过为群众做点事,自己内心很充实,镇里给他们颁发了“最美村落”“最美两长八员”的奖牌。

乡村要实现有效治理,需要充分激发村民的主观能动性,让村民当主角、唱大戏,通过广泛参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进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在中阳坪村农户家走访,邻里间有说有笑、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以及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不背后议论张家长李家短,扫干净、码整齐、疏通畅,不在公路上打粮晒场、堆放杂物。”中阳坪村党支部书记向长清介绍,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得益于老百姓对村落公约的自觉践行。公约的内容都是本村村民共同商议确定的,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