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丰收季,秭归县沙镇溪镇长春村余亩冷水稻刚开始收割,便被认购了大半。慕名前来的游客站在田坎上,共赏“云上梯田”的丰收盛景。村民马青松早在今年5月的插秧时节就开始了农家小院的翻修扩建工作。“去年丰收节客流量太大,很多游客都是等了好几拨才坐上餐桌。”为了提高接待能力,类似马青松这样的农家乐、民宿等市场主体,今年不约而同选择了扩大经营规模。长春村位于距离县城一百多公里的山脊上,和深山穷乡里固有印象不同的是,这个“山旮旮”并没有“摆烂”,相反,口味独特的“农家乐”、干净整洁的“民宿”、田间穿行的“主播”以及独特的“稻浪”,为来往游客留下了不错的体验。随着农旅融合的不断深入,“百姓富了、乡村美了”从一句期盼变成了现实。回乡创业带动群众致富,人才就是“生产力”年,现任长春村党总支书记的梅朝辉还是一个刚站稳脚跟的回乡创业“新秀”。从大城市的高薪岗位上回到家乡创业,从5只小牛犊到近百头牛的存栏量,水涨船高的饲草需求让他又喜又愁。当时村里的主干道正在翻修扩建,购买的饲草需要经过两次转运才能运到牛场,成本高不说,不稳定的供应也牵扯了他的精力。“要把需求落在本地解决,要带乡亲们做生意。”梅朝辉的目光转向了长春村稀稀疏疏的低效田。这些田多是留守老人耕种,管护差、效益低、难变现。在不改变耕种性质的前提下,梅朝辉大面积流转承包“小、散、差”田地种植冷水稻,收购稻草作为饲草,推出“两优一先”合作模式,即优先承包、优先收购、先行支付,并指导农户开展冷水稻种植。从年的50亩到年的多亩,梅朝辉的“云上梯田”在这个过程中因管理规范、生态优势突出、风景绝美,不断登上各级新闻媒体,为长春村吸引来无数的游客和投资项目。他也当选为长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梅朝辉在节庆现场演示农耕技艺(通讯员供图)海拔米,稻田里种出一条“产业链”今年是冷水稻丰收的第5个年头,预计7万斤稻谷约4.5万斤大米的产量,还未正式开售,便已向周围老百姓支付了近15万元的劳务费,产生的稻草更是为周围养殖户提供了源源不绝、物美价廉的饲草来源。伴随着农旅产业的兴起,长春村的村民也有了“搞副业”的动力。出产于峡江高山村的生态蜂蜜、冬桃、茶叶等农副产品成为来往游客的“心头好”,销量可观,而周边农家乐、民宿每年的总营业收入更是轻松超过百万元。“每年秋收的时候,来梯田玩的游客都络绎不绝。这两年丰收节的时候,每次都提前请工备菜。我今年又投了70多万元扩建了场地,提供餐食和住宿,还是供不应求。”在附近开农家乐的老王说到。农旅品牌的招牌擦亮了,群众增收就有了着落。茶叶、水稻等产业的精深加工产业群也逐渐形成,“五坝田”冷水米、“乐罐”“峡江罐”茶叶等地方特产品牌相继被人熟知,销量年年攀升。乡村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服务业的火热,也吸引了不少社会资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