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成都一老人到银行取钱时被要求需要实名认证,老人拿出身份证后又被要求手机验证身份。老人没带手机不能办理,后怒怼银行“我身份证就是身份,全国通用!哪个地方都通用!”

这位老人的怒怼也引起了网友们的不满“难道手机比身份证还能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

手机已经离不开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大数据时代,我们体验到了各种生活的便利,同时手机捆绑也变得越来越花样翻新,无论是衣食住行的日常必需还是消遣放松的日常娱乐,仅靠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但是我们年轻人在享受手机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回望一下“银发族”。老人由于视力的困扰以及自身的需要通常会选择字体大、声音亮的老年机或有的根本就没有手机。但这却在老人与便捷科技生活之间产生了一条巨大鸿沟。

湖北广水一名94岁的老人被抬到银行进行人脸识别,老人膝盖弯曲,吃力勉强地进行人脸识别,从背后看,让人心酸。

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一社区,工作人员告诉一名独自冒着寒风大雨到柜台交医保的老人:“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自己手机支付。”

还有许多案例,如老人无法出示健康码进站遭拒、2G基站关闭让“老人机”失去信号,这让老年人在数字信息时代“寸步难行”。

这些事件中的老人在面对科技大浪下都显得窘迫与无助,而这正揭示着我老人正在被科技所边缘化这一事实。如何缩小“数字鸿沟”拉老人一把成为我们亟需讨论的议题。

首先,年轻人需担起“反哺”责任。年轻人可以常回家看看,帮助老人熟悉手机时给老年人以足够的耐心,帮老人手机设置极简模式、调大字体、帮他们报名智能设备培训班等。

其次,技术破解”数字鸿沟”。科技的开发者们也应该将目光多投入老年人一族。智能手机光滑的触屏、电量消耗快、字体小的特性对于视力不好,肢体不灵活的老年人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APP中复杂的操作程序不要说老年人就连年轻人有时也会被搞得一头雾水。所以开发者们应着眼于此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比如,目前抖音等正在进行适老化升级,#教长辈用手机#的话题就有多万次的播放。对于普及老年人使用手机的知识起到了一定作用。

再次,政策的执行中需要灵活,具体事具体办,对于老人接受新事物的局限性给予充分包容。毕竟科技、政策是冷的,但人是鲜活的。比如,火车站保留人工售票窗口、将健康码与公交卡、老年卡结合......这些都是弥补“数字鸿沟”的温情措施。

最后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会在快步发展的同时也要适当回过头拉一把,真正实现智能时代“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0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