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院坝,一圈椅子。
夜幕降临,村民们三三两两到来,围着火盆而坐。
天气渐凉,地处山区的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杨林桥镇响水洞村第九村落却格外热闹。
这一晚,响水洞村党总支书记秦宗尚组织召开“村落夜话”。
预防猪瘟的消毒费用明细、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脆红李种植发展规划……这些,都是大伙儿“夜话”的内容。
“过去,村里议事常常只有二三十个村民参加,作出的决定很难代表全村多人的意见,想要实行就更难了,如今,大家一起商量拿主意,专业问题有法律顾问把关,干起事儿来劲头也更足了。”秦宗尚说。
秭归县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集老、少、边、穷、库、坝于一体的山区农业县。山大人稀、居住分散,农村群众难组织、公共服务难到位、乡村治理出现“真空”,是这个湖北西部山区面临的现实问题。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秭归县创新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落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工作,将全县个行政村划分为个自然村落,通过“村落夜话”“屋场会”等实现能人带动、群众参与和村规民约保障,逐步形成“党建引领、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幸福村落”建设新格局,走出了一条乡村善治新路子。
民主协商凝聚发展共识
秭归县茅坪镇陈家坝村,一条长1.5公里、宽3.5米的田间公路建成,没花费一分钱的征地补偿费用。
“有了这路,大伙儿采茶、种庄稼方便了不少,来旅游度假的人也多了。”陈家坝村第一村落理事长黎国铭语气里带着自豪。
陈家坝村第一村落大量耕地在陡峭的山坡上,种地、施肥、采摘、运输全靠肩挑背扛,山坡上居住的村民出行也极为不便。修路,成了众望所归。
可是,修路合不合法?钱从哪里来?占地征地、毁损青苗补偿等怎么办?
为解决系列问题,黎国铭等人组织村民开起了“屋场会”。
“我们家地多,可以与被占地的人互换一些。”
“没被占地的每户拿出元,用于补偿被占地及毁损青苗的农户。”
通过一次次“屋场会”,一次次访农户,一次次搞协调,最终,家家户户签字确认并兑现承诺。
占了六七十户农户土地的田间公路半年内顺利建成,是秭归县推进乡村治理带来的改变。秭归县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当地曾流传一句顺口溜:三五个村干部,数十里大山场,干部辛苦跑断了腿,堵不住老百姓埋怨的嘴。
面对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农村发展的内生需求,年,秭归县开始探索“幸福村落”建设,充分考虑地缘、血缘等关系,划分“村落”为新的自治小单元。在村“两委”主持下,民主推选村落“两长八员”,即一名党小组长、一名理事长和分别承担经济、宣传、帮扶、调解等职责的八名村落事务员,有效开展村落自治和民主协商工作。
“以村落为平台,干部群众面对面,通过‘村落夜话’‘屋场会’‘坝坝会’等形式商量村落‘家务事’,实现‘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凝聚发展共识。”秭归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余志训说。
法治思维引领乡村治理
《法律援助服务指南》《民营企业法律服务指南》《疫情防控法治同行》……秭归县茅坪镇建东村村委会,法治宣传手册整齐摆放,不时有办事村民上前翻阅。
“这要在过去,村民上门都是来要钱扯皮的。”见证了村里的改变,建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胜很欣慰。本世纪初,秭归全县实行“合村并组”,这一举措减少了村级行政成本,但也带来治理单元偏大、群众利益协调难等问题。由两村合并而来的建东村面临同样困境,村里各类矛盾纠纷每年也达数十起。
邻里矛盾纠纷难解,村务事更难办。
“有一年村里修水电站,被占地村民临时反悔,直接爬到了挖掘机上,死活不让动工。”建东村法律顾问、湖北聚维律师事务所律师傅博记忆犹新。十几年前,尚在当地法律服务所工作的他,就此和李胜有了交集。
当了多年村干部的李胜心里透亮:首先要解决历史遗留的欠债问题,村里办事得公正,再想方设法谋发展,一步一步增强村民法治意识。
公开拍卖村里闲置资产抵债、公开村集体每笔收支、村规民约制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通过民主和法治立起新规矩,法治原则逐渐成为建东村处理大小事务的一项基本准则。年,建东村捧回“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这一乡村治理领域的金字招牌。
记者了解到,秭归县以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方式向各村派驻法律顾问,进村落开展法治宣传,接受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援助,指导制定村规民约、村落公约、规章制度等,引导村落依法治理。
此外,秭归县还在村落一级设立“民事调解桌”,建立“村法律顾问——村落宣传员”“村治调主任——村落调解员”“村帮教小组——村落帮扶员”联系沟通机制,将法治宣传及社区矫正帮扶等工作在村落一级做实。
在茅坪镇党委书记向青松看来,如今,农村日常事务处置已经从单纯的凭人情、经验办事,转变成不仅“摆平”还要避免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成为共识。
德治赋能送来文明乡风
碧水蓝天,村容整洁,金灿灿的脐橙漫山遍野。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核心区的屈原镇西陵峡村,仲秋风景美如画。“过去靠着江上捕鱼为生,危险不说,还只能维持温饱,这些年家里种了15亩不同品种的脐橙,通过电商销售,各项收入加起来有二三十万元。”西陵峡村仁村村落的郑大姐笑意写在脸上,张罗着要给记者摘些果子尝鲜。
郑大姐是仁村村落电商发展志愿服务小分队队长。她家三层楼房的墙上,贴有写着“仁信”二字的标牌。
西陵峡村党总支书记熊应刚介绍说,西陵峡村共划分为六个村落。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仁村村落提炼出仁信、仁让、仁和等十二“仁”村落精神,每年公开评选十二个“仁”家庭,倡导文明和谐新乡风,“如今,村里垃圾有专人处理,渔民顺利转型发展,人人共建共享‘幸福村落’”。
推进乡村治理,德治是基础。秭归各地充分挖掘特色地域文化,通过制定符合实际和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村落公约,持续开展文明劝导、义务劳动等志愿服务,大力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尚。
“村委会还邀请法律顾问把关,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地、山林、赡养等方面的法治理念融入到这些规约之中,潜移默化增强群众法治理念,真正让法治精神落地生根。”秭归县司法局局长廖厚坤说。
秭归县委书记卢辉表示,全县将进一步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机制,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不断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确保“幸福村落”建设取得实效,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宜昌市司法局供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602.html